从“邻家的公主”谈战后“开放时代”中的女性形象构建
一个开放的时代
比较完整看过哆啦A梦(ドラえもん)系列动漫作品的人大概都能知道,在整个作品的创作过程中,源静香这位女主角的人设变化很大。从一开始调皮的小丫头到后来“邻家的公主”,作品中静香的形象愈发成熟和优秀。
漫画中,藤子老师依然带着上世纪的风格,将静香努力塑造成一个立体的孩子:懂事却不乏调皮淘气,也保留着孩童固有的好奇心。天真与成熟的矛盾在静香这个年龄段的女孩子身上完美的演绎了出来,毕竟女孩子在这个年龄都比同龄的男孩子“早熟”一些。与之相比的五人团中那四个男孩子则被衬托得更加“孩子气”。
从昭和时代过来的老一辈动漫创作大师,譬如宫崎骏、藤本弘(藤子·F·不二雄)等人都喜欢用女孩子作为作品重要组成部分,有些极端的宫崎骏甚至坚信用女孩子做作品主角可以更好地表现故事情节。《千与千寻》、《猫的报恩》、《风之谷》、《魔女宅急便》等等作品,无一不是女孩子做主角。
即使历史课本上反反复复提到二战一结束,冷战的铁幕已经降下,可是不可否认的是,到2000年左右,是女性在历史上最为解放的时代(母系氏族公社除外)。毛泽东一句“妇女能顶半边天”,不仅仅是一句口号,也是那个时代深刻的反映。不仅仅中国女性解放事业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整个世界的潮流也是如此。
用现在的眼光来看,上个世纪50年代之后的世界,尺度都挺大的,甚至连波姬小丝的出道作品中都有诸如《艳娃传》这种如今在网上都很难找到完整版的、包含很多未成年人裸体镜头的作品。
在那个时代的哆啦A梦,也处处表现着那个时代的特点。如今被人喜闻乐道的“静香福利”镜头,却是大师们觉得笔下对于“美”这个主题永恒的追求。
在漫画中,静香漏出内裤的场景随处可见。
当然内裤算啥。
那个时代的动画片中静香也毫无保留。
那个年代没有所谓的水蒸气,没有“圣光”,一切都这么自然直接地展示在观众面前。在藤子老师另一部作品《超能力魔美(エスパー魔美)》中,主人公魔美直接设定为时常给画家父亲做人体模特,无论是人物性格还是人体线条勾勒,都比哆啦A梦中的静香成熟了很多。
不仅仅是男性漫画家,女性漫画大师高桥留美子笔下的人体更是在漫画的夸张手法之余极尽匀称之美。
用今天的眼光来看,这着实有点不太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绝大多数国家地区,这样“劲爆”的画面着实可以让这些漫画“少儿不宜”。
但这真的是色情么?
这幅无价之宝也属于色情么?
藤子先生也曾用作品表达了自己的观点。
就哆啦A梦作品来说,藤子先生对于这些内容的表现并非出于下流,也并不遮掩。事实上,即使是男性角色,也并不能幸免。
假小子的时代
那个年代的动漫作品的开放表现程度,除了是对于女性身体美既肉体美感的追求之外,更对于女性精神美的追求。
在性格塑造上,大师们更开始偏爱起来“假小子”,大大咧咧,富有冒险精神,敢说敢做,不修边幅。
譬如在静香这个角色的塑造过程中,藤子老师一直避免让静香太过于理想化,甚至不惜在静香设定过于“完美”的时候强行加入一些缺点。
在《探胃潜水艇》中,静香极其“没有女孩子感觉”地翘着二郎腿、抛花生米吃的形象与温柔贤淑懂事的“邻家的公主”形象大相径庭,却使得这个形象更真实立体。不过对于《哆啦A梦》这部作品来说,推动剧情的捣乱、意外事件的导火索和搞笑担当都可以用胖虎和小夫等这些男性主角来承担,分到静香的女性角色的时候,作者只能将温柔、善解人意、细心等良好品质赋予静香来表现,这样五人团的性格才足够丰满,剧情才能进一步推动,这也是作品客观创作的需要。
然而具体到角色上来说,静香就不得不承担那些良好品质以至于五人团不至于看起来是“熊孩子小队”,即使藤子先生原意并非要塑造如此趋于完美的静香,静香也不得不变成了现在的样子。这种问题同样发生在剧场版的胖虎身上。由于五人团动辄就拯救世界于水火,没有一个富有责任心的角色担当剧情就很难表现出冲突与矛盾。于是胖虎又只能被强行加上了这个品质,从而形成了所谓的“剧场版胖虎”和“日常胖虎”两个看似有些分裂的角色塑造。
“假小子”一样的女性角色,在必要的时候可以渗入体贴、温柔、贤惠,却更可以像男孩子一样做出各种事情,要比一个为了剧情而偶尔温柔的男孩子看起来舒服多了。
宫崎骏在与村上龙的对话中也提到,自己偏爱于女性角色作为故事主角的原因:“我并非在理论上早就有此打算。只是每当在情节中比较男孩和女孩,我就会觉得女孩更英勇。如果一个男孩大跨步的走路,我不会觉得有什么特别;而如果一个女孩走的气宇轩昂,我会觉得那太酷了。也许是因为我本身是个男人,而女性们可能会觉得大跨步走的男人更有形。开始我会想,这不在是男人的时代,这不再是那个人道主义的时代。但十年之后,我会懒的这么说。我会直接说因为我是女性崇拜者——那也许更真实一些。”
在那个年代,真正让“假小子”挑大梁的,并且深入贯彻“妇女能顶半边天”思想的漫画家,则是另一位女性漫画家,《美少女战士》的作者武内直子老师。
但凡看过《美少女战士》的读者都会对其中唯一贯穿全篇的、属于半个男性主角、名叫地场卫也就是所谓的“夜礼服假面”的角色记忆犹新。一反常态的是这位身长八尺、一表人才、玉树临风、上辈子是地球王子的重要角色,其战斗实力弱的实在是可怜。基本上其未来的老婆月野兔战斗的最终目的就是救这个不争气的老公(武内直子老师的丈夫、喜欢输麻将的富坚义博老贼不也是这样么……)。
在武内直子笔下,月野兔在漫画前期来说是正儿八经大大咧咧糗事百出却勇敢不羁的“假小子”。出身富贵且身为女性的武内直子,作品中每个女性角色都是坚强甚至说强势的。譬如月野兔的勇敢、责任、永不言弃的精神,在作品中屡次拯救了那位不争气的“地球王子”。从读者群体上来看,《美少女战士》是男女通吃的,但武内直子老师并不愿意将女性角色作为剧情的调味品和福利画面的生产者,而是用看似离经叛道的“女强人”塑造,来丰满整个故事。看《美少女战士》中月野兔的战斗,颇有“老公你歇着,老娘我去去就来”的女豪杰气息。
那个开放的时代,对于这种女性角色也非常具有包容性。女孩子也没必要每天穿着洁白的蕾丝边裙子,也不用过于担心衣衫弄脏。
最近《魔卡少女樱》又被翻新重做上映了。在角色塑造上,小樱是女性化而非中性化。在之前的版本中,虽然小樱温柔静淑,却也喜欢滑旱冰去上学。
这让自己想起《魔神英雄传》中,救世主小渡也是这么做的。
只不过,小渡作为男孩子,什么防护设备都没有,显得更为粗犷;而小樱作为女孩子就“武装到了牙齿”,一方面保护自己,同时也算是服饰的点缀(毕竟《魔卡少女樱》画面华美服装众多也是特点)。虽然两个角色在外形塑造上相差很多,那种孩童活泼却不分男女。
而时间推到现在,新版本的小樱就安静了许多。
可以说无论是画风还是动作,小樱都完全少女化。譬如提书包的姿势,即使是将角色换成高中生、大学生也同样适用。
而这里面的转变,则反而体现了近几年女性角色内涵的缺失。
公主时代
正如同样可以说是“盛世”的维多利亚时代下被禁锢在华美繁缛服饰下的女性一样,在如今这个经济繁荣、总体和平的时代,反映在动漫作品中,女性的内涵越来越被边缘化,取而代之的则是对于女性肉体物化的表现。
比如随着时代的进步,社会对于女性审美表面上却越来越保守。譬如在中国的上世纪90年代,美女泳装挂历曾经是时髦的物件,一家人也丝毫不会害羞地将其挂在客厅中。
同样是90年代,《泰坦尼克号》可以一刀不剪地引进中国,其中Jack给Rose画人体的片段,在2012年新引进的3D版本,这段极其唯美且富有内涵的一段被审核单位剪辑掉了。这一段虽然用现在的话来说“尺度非常大”,却成为了电影史上不朽的经典。当时在中国,有一位长者在看完之后,对这部影片给予了高度评价。“我们不要以为资本主义就没有思想交流的东西。最近要上演一部叫《铁达尼号(正式译名为泰坦尼克号)》的电影,过去叫《冰海沉船》,花了两亿五拍的这部电影,现在收入已经十亿,这也是风险投资啊。这部片子把金钱与爱情的关系,贫与富的关系,在危难当中每一种人的表现描绘得淋漓尽致。新中国成立以前,我在上海看了不少好莱坞的片子,好的片子有《乱世佳人》《一曲难忘》《魂断蓝桥》。这次我请政治局的同志也去看一看,不是说我们要知己知彼,才能百战百胜。切不可以为我们才会做思想工作。”1998年3月9日上午,时任国家主席的江泽民在人大会议上与广东代表团讨论时突然说。《泰坦尼克号》第一次国内上映的时间为1998年,当时8岁不到的自己在家里《电影世界》杂志上也看到这样的报道。说实话,当时8岁的自己独自在电影院看这部电影的时候,对于这个画人体的片段,除了美以外,并没有其他的感觉。相反,后面紧张的沉船求生和那几位在沉船时候依然演奏的乐师,更让自己终身难忘。
而如今,在伊朗和大部分伊斯兰教区域,女性“正确”的着装却应该是一身黑袍。
如果宗教戒律再严苛点,就必须像木乃伊一样捂得严严实实。
在国内,随着所谓“国学班”的兴起,“女德”又一次被提起,甚至某些急先锋已经给孩子裹了好几年小脚,这种“传统文化”的复辟往往首先就要压迫束缚女性的自由,这种现象在山东、河南这种“封建余孽大省”尤为严重。而另一个极端,则是喊着女权实为特权的“女权主义”盛行。
为什么过去对于女性身体的表现可以被认为是包容和自由,现在的卖肉则是物化女性?为什么口号喊得震天响的“女权”,反而导致事与愿违呢?
大概是从女性被冠以了“女神”“白富美”“名媛”等头衔开始。
回到日本的动漫领域,卖肉、卖萌、后宫已然成为日本动漫三大宝。当单薄的人设与枯燥的剧情无法填充一部作品的时候,第一卖萌,接着后宫,再不行就可以卖肉,就能让一步作品有着不错的销量。如何让人设立体丰满,如何让剧情引人入胜,却不是最重要的考量了。市面上大量充斥着用屁股也能猜到的人设和俗套的剧情展开,男主角大多有妹有房、父母双忙,还得有一个整天倒贴的青梅竹马。
举一个正面的例子。《少女与战车》系列是近年来日本动画的又一高峰。首先作者的切入点非常好,像这种大炮与轰炸齐飞、铁血与战争一色的“坦克”主题中,如何让作品避开“硬核(hardcore)”的感觉,却又不能失去坦克大战的精彩刺激,最好的做法莫过于把看似与战车毫不相干少女作为主人公,这样可以极大中和坦克这个题材带来的“硬”的质感。
除了主角所在的“大洗”学校之外,其他所有学校都是按照国家区分的,驾驶的坦克也是按照相应国家分类的。譬如流淌着苏维埃社会主义钢铁洪流血脉的“真理高中”(苏联有个报纸也叫真理报),麾下就是一众T34、T34-85、KV2、IS-2这些苏联卫国战争中赫赫有名的坦克。
还有无时无刻不带着美帝国主义土豪气息、大大咧咧且爽快的桑达斯高中,拥有的也是萤火虫、谢尔曼这类二战美式坦克。
犹如德国人那样不苟言笑、有点阴沉的黑森峰高中,所属的战车也都是二战元首的“动物园系列”,虎豹成群。
而难能可贵的是,每个学校的角色都尽量靠近人们印象中相应国家的特点。比如真理高中就有着类似苏联一样的“个人崇拜”和牺牲精神;黑森峰所有人都纪律感十足。
在这个得胜归来的画面中,只有右面“虎式”坦克两旁身着黑衣暗红裙子的象征“德国”黑森峰队员整齐列队迎接队长的归来,而其他国家的队员大多散漫聚集在一起。这与德国人在世界人民心目中“严谨到死板”的印象不谋而合。
最令人敬佩的是即使是每个角色都要表现其所代表的国家的“性格特点”,制作者依然成功让每个角色拥有独立的性格特征。在众多的角色中,角色几乎没有重叠的感觉,每个角色都是鲜活地演绎着自己的性格。
显然,制作组明白,自己为什么选择女性作为主角(事实上这部作品中男性角色屈指可数),也知道通过女性这个特殊的角色可以为作品带来怎样特殊的表现效果。《少女与战车》无论是TV版还是剧场版,制作都极为精良,战斗跌宕起伏扣人心弦,尤其是剧场版,让人看完大呼过瘾。但是这种过瘾的感觉并不像很多战争片来得那么强烈,相比于《灌篮高手》这种作品,《少女与战车》反而显得更为随意而轻松一些。这就是采用女性角色而带来作品的非凡的魅力。假想一下如果里面的角色改为男性,整个作品顿热血漫画的感觉,即使是男孩子也无法避免的男性阳刚感觉,配合上火药、金属和爆炸的坦克大战,顿时一副“斯大林格勒保卫战”的厚重感。
这就是正确利用女性角色为作品增光的好案例。在如今世界越来越“谨慎”的时候,《少女与战车》另辟蹊径,找到了女性角色更好的使用场景。
然而,自己也不禁在想,文明的进步,到底是不是意味着规则束缚更多呢?
藤子老师那个时代过来的人,大多都坚信男女平等,这在藤子老师的作品中多处有所体现。
这些对于女性固有的偏见,是否得到了破除了呢?时代是否越来越接受女性“出格”的举动呢?
《国际歌》中唱到“我们要夺回劳动果实,让思想冲破牢笼”,那思想的牢笼是否也意味着这些看似仁义道德文明进步的条条框框呢?
凡事总须研究,才会明白。古来时常吃人,我也还记得,可是不甚清楚。我翻开历史一查,这历史没有年代,歪歪斜斜的每页上都写着“仁义道德”几个字。我横竖睡不着,仔细看了半夜,才从字缝里看出字来,满本都写着两个字是“吃人”!
——鲁迅《狂人日记》
只要不触及底线,多一些开放包容又何妨?
上当了,还以为群主终于肯穿女装了
群主你这是要表达什么……
1楼错了,群主写这篇文章意思就是要穿女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