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2024
踏入了28歲這個年紀,對時間這個概念開始有了很大的轉變。從以前覺得自己還在十八廿二,到現在已經覺得自己(的思維)七老八十。事實上從我十一月某天在商場外的大電視上看到了【Happy New Year】的時候,我就感受到時光飛逝了。
今年裡買的多賣的更多,有些在手裡體驗了不夠一段時間的東西都因為資金不足而出了,這當中也有一些很有趣的東西,但依舊,我還是想先談談我今年的近況。
上半年
上半年其實心情波動挺大。先是二月看到自己曾經喜歡的人一聲不響的突然宣布結婚,然後又在自己對創作之間的葛藤掙扎,導致我壓抑了一段時間,甚至在我今年的第一次出遊的時候終於壓抑不住,在酒店裡哭了出來。
第一次出遊,見識到的東西很多,但是壓抑的時間更多。和朋友交流的時候因為想了解對方更多,結果差點鬧到絕交,過了兩三天之後大家互相認錯才算是解決了。逛了一下鐵路博物館,在那邊看到了很多老東西,也第一次實際看著新幹線駛過,對還在壓抑狀態下的我有放鬆身心的心理作用。
回港後開始重新接觸塗鴉,也從那位朋友吸取了一些意見,現在的畫功雖然還是很菜,但至少順眼了一點。另一方面多了和豬朋親友們出行,見識多了,話題也多了,也有了一些在親友之間廣泛流傳的名場面。
六月的第二次出遊,除了是其中一位朋友第一次遊日,也算是把另一個20年的念想給實現了:和朋友一起在外地慶生。但更重要的,是在這期間我心態的轉變。
下半年
下半年的其中一段經歷其實我已經有文章討論過。不過我的另一個經歷,就是【懷舊】。作為同樣會鄙視小仙女的我,在八月左右的時候居然也沾染起了復古數碼設備的癮,從MD機到老MP3再到老迷你音響和老電腦,幾乎我能負擔得起的都接觸了。當然有時候也有一些驚險的經歷,比如拆相機的時候不小心經歷了觸電,或者是給老筆記本換硬盤的時候直接把一個轉接器給幹冒煙了⋯
九月的時候迎來了我首次的第三次出遊,雖然只有三天時間,但帶來的經歷卻非常難忘,直接讓我對點兔這個作品有了一個新的觀點(後述)。而且我也發現我開始不再介意去嘗試諸如做【神壇】,和別人分享自己的觀點,甚至是以自己的文字寫了個文等的一般宅宅行為⋯但反而是這樣子才讓我自己的心情有了能夠釋放的機會。
十月底的時候接觸了一個新的寫作平台,因為沒有社交屬性,基本上在那邊就當成是寫日記般,寫著我那基本很沉悶的日常生活。雖然意外的是,這日記最近成為了我生病時的紀錄了。十月底的時候開始頭昏腦脹,然後就是將近一個月的治療和自療過程。因為這次生病,我第一次有了個稍微詳細的檢查,驗血照X光做樣本化驗⋯得出來的結果是自己嚇自己,自己擔心的項目毛事沒有,反而是肝數值有點高,頭昏腦脹原來只是因為公司逆天的空調策略導致的感冒。雖然知道沒事總是最好,但我也意識到了我現在的身形真的對健康有很大影響,所以我也開始了健身計劃。
因為這幾個月的各種大事件,社交媒體正在經歷一次洗牌,我也很有幸搭上了這一班車,從一直在用的Twitter(現自稱X),轉移到了各種不同的【短文投稿平台】。諸如Bluesky,Threads,Misskey,甚至是在執筆時突然發布的mixi2等各種新興投稿平台我都試了一遍,最後在執筆時決定了將來的新站腳點就在Bluesky和mixi2。Bluesky的開放策略讓我找回了當時用Twitter時的興奮感,也體驗到了一些初期社交平台的風貌。如果大家有興趣的話可以來找我。
下半年除了檢查,也有一個很奇妙的體驗:闊別十年第二次去看演唱會。年中第二次出遊,朋友給我介紹了藤井風,在感情的碰撞下讓我感受很是深刻(從那篇文章的頭圖也能看出,風哥和點兔是今年影響我感性最深的兩大)。於是當我朋友邀請我去看風哥的演唱會的時候,我只猶豫了一小會,就決定跟朋友去看了。在場內和一群觀眾一起歡呼,一起舉著手機營造出光海,甚至是隨著節奏一邊舞動一邊唱,感覺比去卡拉OK還興奮。
說完了這些,是時候說一下我今年用過比較難忘的機器了。
Galaxy S24 Ultra/S24/S23 Ultra
一開年第一個撿的就已經破萬元了,還是嫖了免費升杯的福利買的12+1T。
其他系統層面上的優缺沒啥好說,網上一搜都一籮了,但有一項功能我必須得說說:圈選搜尋。
這機器發布當初,我和很多網民一樣,都覺得AI功能只是一個噱頭。但直到我真正用上了之後,我才發現了這個圈選功能對整個瀏覽體驗的影響。它甚至影響了我對手機智能的觀點,在看到各大國產廠牌都在複製這個體驗我很是感到欣慰,雖然和我認知中的圈選有點差別⋯
之後出掉換成S24,不得不感嘆這次小屏除了內存大部分都已經達到我很滿意的水平,聽說下一代也會直接上12GB,對我來說吸引力就更大了。再之後換成了現在用的日版S23U,除了沒了常時熄屏顯示之外大部分時間和S24U差不多,甚至就是從這台開始多用了圈選搜尋。
OSMO Pocket 3/DJI Mic mini
去年年底拍視頻,曾經說過能做到每週一視頻的話獎勵自己一台Pocket3,結果承諾沒兌現,買相機倒是很積極。
第一次出遊的時候帶了過去,拍了兩三天,然後在壓抑的情緒之下沒法再拍下去,回港之後直接出了。但是最近回看自己以前拍攝過的視頻,對【動態日記】這件事情重新燃起了興趣,於是這次買了一台單機。
這次順便買了一個DJI Mic mini,就是因為我希望有一個沒那麼矚目的收音方式(DJI Mic 2還是大了)。希望我今後真的有動力繼續去做視頻,紀錄自己的生活。
MacBook Air/Mac mini
M3 MBA已經伴了我差不多大半年了,足夠的性能+長續航讓我很是喜歡帶著它周圍走(雖然有一段時間我是把這東西放在公司裡用當成公司裡的私人電腦用就是)。最近跟大隊買了一台M4 Mac mini之後,我居然變成帶著mini周圍走了。
Mac mini的出現讓我對公司電腦的定位產生了改變,尤其是當我發現可以利用Windows App(前稱Microsoft Remote Desktop)控制公司電腦後,基本我很少會把顯示器的輸入源調到公司電腦那邊,直接遠程控制。應該能做的都能做,表現也還不錯。
另外在Mac上我也解鎖了兩種新的玩法:視頻備忘錄和動態日記。前者是基於我備忘錄的風格(都是給影視作品或者影視解說轉寫)給視頻上字幕,後者就是不會上傳的Vlog。剪映的自動字幕是達成這一切的重要功臣。
哦對了,M3 MBA有帶去第一次出遊用作寫文,在和一位自己很喜歡的畫師面基的時候甚至買了貼紙給他簽名。
iQOO Neo 9 Pro/Vivo X200 Pro mini
買Neo 9P的經歷很是奇妙。五月和豬朋親友閃遊廣州,吃完晚飯之後一群人分開兩隊,一隊去超市買東西一隊上甜品店買甜品。我跟著上甜品店的那隊,到了甜品店附近看到有很多的手機專賣店,於是進去了Vivo的看了看,然後想也不想就直接衝了很有興趣的Neo 9P了。回到朋友身邊時他們都對我上去買個甜品變成買手機這點感到非常驚訝,甚至現在【去甜品店】變成了朋友間買手機的代名詞了⋯
比起天璣9300的效能什麼的(買的16+512),我更喜歡的是OriginOS的體驗。比如我還是在這台上面第一次體驗即時動態(Vivo的叫原子通知),又比如這台的公交卡能直接用支付寶開通,就不用先在支付寶提款到銀行卡再用微信支付付款了⋯雖然之後出掉,但還是忘不了OriginOS,所以12月的時候就撿了一台X200 Pro mini再次體驗。
小怨念一下,Neo 9P出了之後沒多久,Neo 9s系列和Neo 9s Pro+就發佈了⋯同規價格甚至比我當時買的價格還便宜⋯
Surface Pro 第11版(X Plus版)
第一批的Copilot+ PC,雖然我最感興趣的是華碩的Vivobook S15,但那東西索價12999我是買不起,於是退而求其次撿了X Plus版的Pro 11。
買來之後甚至花了600塊鉅資買了二手的Type Cover+Slim Pen,但是在用的這段時間似乎沒感受到和之前用Surface有什麼大區別,甚至因為最受矚目的Recall從我買來到出掉都還是PPT(最近總算是開啟預覽了⋯),我深知那堆Copilot功能基本感知不大⋯(有體驗過CoCreator,但沒法存檔意義不是很大⋯)
說到Copilot+ PC,最近X86端的對應機器出來之後,我對這個界別的機器開始恢復了點興趣,最近比較關注的就是首發Lunar Lake的靈耀Air 14(ZenBook S14),以及首批Copilot+ UMPC的GPD Pocket 4。正好好久沒用過Windows筆記本,就整了一台後者,到時候就來看看這堆功能在UMPC上能發揮出什麼作用。
捨棄與重逢
在之前的文章裡我已經很簡單地說了我和點兔的重新相遇。然後在(在貼吧上)看了近期的連載(以及9月的第三次出遊)之後,我發現Koi可宜老師在近期故事的中心思想,和我與這作品的重逢,有著很奇妙的巧合。
九月到十一月的故事,雖然發生地和內容都不同,但都有一個共同點,就是【被忘記】。故事那邊就不劇透了,反倒是我想起了,16年我自作多情單思失敗之後,在第一次遊日的時候遇到了對我影響很深的頁遊,回港後就想方設法忘掉點兔,儘量把自己從吃檸檬的傷感中抽出的事。然後過了一陣子,BUNNY ARCADE這個【被丟棄之地】出現了。
然後,今年的萬聖節篇這個發生在這個再度出現的BUNNY ARCADE的故事,就正好發生了在我重新相遇的這個時間點。下面心愛的這句話,個人感覺不僅是形容著這家神出鬼沒的遊樂場,也是在形容我和這套作品的關係。
這讓我堅信,無論如何,我也會持續的關注點兔,直到這作品完結。而且即使完結了,我也不會忘記,這個對我的影響比任何IP都要大的,象徵。
總結
今年發生的事比2023還要多,而且還要更複雜,我自己身邊也出現了很多變化。雖然執筆時我的工地差不多已經到達了明文上的完工時間,但各種變化帶來的延期讓我目前尚且還是能在這工地裡繼續做一個小職員。
今年也多了回看過去。在回看的時候,看到了其中一位豬朋親友曾經和我的對話:【把自己美好的大部分掛在一個人身上是毋容置疑的浪費資源】。再想了一下今年上半年的我,也是過多地把自己的注意力放了在一個人身上,結果就是【對他關注多了他一點變化我就崩潰】。幸好從那些簡單的解壓活動中我算是把自己從繃緊的情緒中解放了(雖然之後聯想到,我這種情緒似乎也和那個自己曾經喜歡的人有點關係⋯)。另外從社交中抽身之後整個人變得沒那麼易怒了,算是好事。
這就是我的2024。明年是這網站的十週年,我的寫作生涯也差不多同步踏入第十年。創作念頭一直沒停下來過,希望明年會有更多的機會,以及更厚的臉皮去實現。明年也請多指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