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dern Retro:看似便宜的无价回忆

军火展示

首先是RG35xx Plus。事实上,最早购买的还有一台原版RG35xx。“周哥用好料niao”这句话,在原版RG35xx上体现得更为极致。RG35xx Plus作为其升级版,在屏幕观感上反而有所下降。可惜,原版已经二手卖掉了。

RG35xx Plus
RG35xx Plus

RG35xx是安伯尼克里程碑式作品。稳扎稳打的手感、复古精致的设计、较为低廉的价格、基本够用的性能、富有质感的用料,奠定了其在整个掌机圈独一无二的地位。外观“致敬”初版Game Boy,也借鉴了Miyoo Mini Plus的设计,让其成功破圈,成为小红书“时尚潮品”。事实上,当年一同经常被拿来比较的,还有正面外观极为相似的Miyoo Mini Plus,但是那些年Miyoo产能一直跟不上,一机难求,拱手把市场让给了安伯尼克。

如果说原版RG35xx吹响了安伯尼克新时代的号角,那RG35xx Plus才是安伯尼克全面出击的“图穷匕见”。当每个人都以为全志H700芯片是RG35xx Plus的起点,顶多也就再有两三个换壳掌机用这个芯片,周哥却在2024年默默完成了全志H700“全宇宙”系列的构建,至今我们也不知道,周哥那晚到底拉来了几车皮H700芯片。

RG35xx SP
RG35xx SP

但是在掌机圈中,最独特的依然是RG35xx SP。这是一款丝毫不掩饰地“抄袭”GameBoy Advance SP的产品,但是也是一款所有玩家都叫好的产品。周哥年轻的时候也肯定非常喜欢GameBoy Advance SP,所以才能在平衡售价、质感、设计、功能性的基础上,交出如此接近满分的答卷。依然是全志H700芯片宇宙的一员,在核心硬件配置基本不变的基础上,最大程度保留了GameBoy Advance SP翻盖的味道,且这些年工艺的进步,还提升了细节做工。一言以蔽之,如果想找回当年翻盖的感觉,或者对于这种翻盖设计情有独钟,与其购买所谓的翻新原版GameBoy Advance SP,不如直接入手这台设备,就算是盘在手里不断抚摸,也非常有感觉。

但就RG35xx SP设备本身而言,这是一款情怀远大于其实际品质的作品,或者说,因为怀旧情怀的滤镜,掩盖掉了很多缺点。譬如半透明外壳版本塑料很脆,转轴处很容易断;早期版本肩键手感不好,触发也有问题,在新版本中虽然修复了,但是老版本的早期死忠玩家就只能忍着或者自己加工一下键帽。曾经安伯尼克系统是短板,尤其是全志H700宇宙系列,待机功耗非常高。但今年下半年的系统中增加的“超级待机”功能基本上补上了最短的短板。目前针对这套系统,基本做到了能用。当然要表扬一下周哥,在几乎无法实现真待机的全志H700芯片上,愣是整出来了超低待机功耗,让全志H700宇宙的设备待机1周不是梦。

当然自己依然不甚喜欢安伯尼克的原生系统。首先只要是折腾这种基于模拟器的掌机,永远无法绕过RetroArch,系统首页的“游戏大厅”模块与其说是照顾“小白玩家”,不如说是自欺欺人。“游戏大厅”提供的模拟器数量和调解参数更少,且游戏与RetroArch模拟器相互独立,用户甚至可以将同一个游戏收藏两份,一份“游戏大厅”版本,一份RetroArch版本,逻辑也颇为混乱。大部分玩家索性都进入RetroArch中开启游戏,“游戏大厅”放在首页就颇为碍眼。系统却没有提供屏蔽“游戏大厅”的选项。

此外,看起来这套系统在构建之初并没有太考虑整体功能扩展能力,因此系统中处处透露出“workaround”的“曲线救国”。比如系统只提供了RetroArch模拟器和部分Ports支持,但是一些其他游戏机的模拟器并没有提供RetroArch的核心,需要做成独立模块,这就需要进入所谓的“专家模式”,步骤繁琐且不能够很好与现有系统集成。RetroArch的支持系统列表也是写死的,无法自定义,只能也依赖“专家模式”进入新的核心加载游戏,同样步骤过于繁琐。安伯尼克提供的“专家模式”,看起来更像是发现这套系统扩展性不足,但又懒得改整套代码,就开放出一个入口,什么新功能都可以往里面胡塞。单纯从功能性和扩展性上来说,并无大碍,但是从可维护性、易用度、与原有系统集成程度上来说,简直是灾难。

搭载官方系统的RG35xx SP
搭载官方系统的RG35xx SP

目前全志H700系列的第三方固件看似百花齐放,有MinUI、muOS、Knulli等,但是当安伯尼克官方系统推出超级待机之后,这些第三方固件都不香了,目前还没有一款第三方固件可以做到和官方系统“超级待机”相媲美的待机功耗。此外,这些系统还有各种各样的功能不全或问题。比如MinUI过于“极简主义”,WI-FI蓝牙都直接不提供了(作者说自己不懂这些功能模块的实现);muOS发展势头不错,但是缺乏蓝牙支持;Knulli正式版更新频率很慢,待机功耗最高。此外,所有第三方系统的电量显示都比较放飞自我,仅供参考,甚至还不如直接看机身指示灯来得准。简而言之,由于安伯尼克没有发布bootloader、u-boot和核心的代码,所以只能从官方固件里面导出二进制文件,这样就会导致一些最基础的硬件功能难以准确调用,或者需要开发者反复去试。当然如果官方系统足够好用,这也不是太大的问题……

就目前来看,全志H700宇宙“理论上”周哥已经基本补全了,以老夫愚见,绞尽脑汁也实在是想不出来还有什么掌机形态或者大小周哥没有给全志H700配上。安伯尼克还算仁慈,掌机在发售一年内基本能不断更新系统,但是如果按照RG35xx Plus发布的时间来算,目前这套系统已经打磨了一年有余,系统基本架构看起来是不会发生大的变化了,如果实在是不喜欢官方系统,只能祈祷第三方固件能够更好用一些了。

RG35xx SP
RG35xx SP

RG35xx SP真的很适合用来盘。

接下来是泡机堂的RGB20SX,一款正方形屏幕的掌机,虽然没有同样是正方形屏幕的RGB30卖得好,但用料更为扎实,整体质感颇为不错。这款为半透明白色外壳,由于主板也采用白色基底印刷,所以整体看起来非常有设计感。按键手感上,比RG35xx Plus更软一些,没有那么紧凑的感觉。虽然看起来比例更长,但是由于电池仓位置靠下,并不会感到头重脚轻。全正方形的屏幕,其实在玩游戏的实际过程中体验并没有什么不同,显示区域空间浪费普遍严重,但是却适合类似NDS这种需要“分屏”的游戏。所以掌机的形态选择更应考虑经常玩什么游戏。从GameBoy到现在的Switch,经过30多年的进化,包括家用主机、街机在内,诞生了太多不同形态、系统各异的“游戏机”,即使不考虑模拟器的性能,仅仅从形态上,也永远不会有一台所谓的“One to Rule Them All”的全能型产品,反而不如像这台RGB20SX一样,努力做出自己的特色和差异化。

RGB20SX
RGB20SX

RBG20SX搭载了瑞芯微RK3566芯片,也是机顶盒级别,但是相对性能要比全志H700强一点。曾经最大优势是可以实现更低的待机功耗,理论上待机时长要比全志H700系列长一点。可当周哥搓出“超级待机”黑科技之后,这款芯片也就更多是性能上的微弱优势了。这两款芯片都只能玩到PSP的部分中低特效游戏,没错,对于大部分这个价位的掌机,PSP上的《战神》系列都是永远的坎儿,这俩芯片性能都属于半斤八两的水平,因此在选购的时候基本可以忽略这点性能差异。

与安伯尼克一直死磕系统不同,泡机堂在近期才推出了自主的系统PowkiddyOS,在之前完全处于躺平不管状态,全靠开源社区“赏饭”。RGB20SX出厂搭载了ArkOS系统,套用的是RBG30的固件。理论上RGB20SX和RBG30是完全相同的硬件配置,只是修改了掌机形态,但是仍然做了微小调整,增加了FN按键,并改为单扬声器。但不知为何,ArkOS开发者对于这款机器“深恶痛绝”,拒绝适配,因此ArkOS在RBG20SX使用体现并不好。不过可以刷Rocknix,也就是曾经的JelOS,这个系统保持了每月一次的迭代更新速度,且社区愈发活跃,能够比较积极地修复问题,系统在RGB20SX上也比较稳定。

搭载Rocknix的RGB20SX
搭载Rocknix的RGB20SX

不过Rocknix也是“锁死”RetroArch核心的,只能随着系统版本更新,手动添加模拟器核心也较为麻烦(RetroArch本身提供在线自动下载和更新模拟器核心功能)。目前绝大多数的系统都采用这种方式,因为这些模拟器的底层硬件完全不同,一些模拟器核心可能需要调整后重新编译才能更好地适配,允许用户下载通用核心可能造成无法预知的问题。

由于PowkiddyOS还处于早期,因此还没有适配RGB20SX的版本。掌机属于快消品,所以后期泡机堂是否还会为这些“老设备”适配,仍然是个未知数。

此外,不知道是不是这些厂商对系统的不够自信,这些机器配备了重启键,本也无可厚非,毕竟这种手搓系统稳定性的确无法保证。但是不知道为什么,安伯尼克和泡机堂都选择把重启键和电源键放在一起,RG35xx系列通过不同按键形状以区分,但是由于位置非常靠近,非常容易误触,尤其是RGB20SX,经常用肌肉记忆食指一抬一按,结果发现按错了。还得提一嘴,由于泡机堂的锱铢必较,RGB20SX并没有搭载振动马达,倒是内置时钟极其准确。

抛开外观和设计,单纯从硬件性能和可玩性来说,瑞芯微RK3566系统选择丰富度和可玩性是大于全志H700系列的。比如Rocknix(原来的JelOS)和ArkOS,都是已经相对成熟的系统,稳定性较好,功能全面;而muOS、Knulli、minUI要么功能不全,要么兼容性还有些问题,尚需时间打磨。

总有人说,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掌机,今天买来不好用,等一下官方系统更新,或者等第三方系统完善一下就好用了。得了吧,等一年半载,又有新掌机发布了,谁还在乎老掌机好不好用?相信“浸润”掌机圈比较久的都应该有所体会,你永远无法玩到这个掌机的“完美状态”,因为当它完美的时候,你已经捧着另一个新买的掌机研究怎么刷系统了。不过仔细想想,现在哪个电子产品能做到以“最好状态”交付用户的?诸如苹果这样的科技巨头,配合iPhone 16发布的iOS 18系统,到现在那些吹得天花乱坠的功能有几个真正落地的?用户甚至要等到下一款iPhone发布前夕才能用上去年吹嘘的某些功能。有了升级和OTA,厂商越来越有恃无恐了。

Miyoo mini v4
Miyoo mini v4

接着是一代传奇Miyoo Mini v4,这款掌机凭借外观和极其小巧的尺寸,曾经也算是难得的破圈级别的现象级产品。首先是极其经典怀旧的外观设计,周哥都说好;其次是小巧精致的尺寸,让人总想拿起来盘在手里;最后是更新后素质在线的屏幕,显示效果极为细腻。有一说一,从今天的角度来看,除了屏幕,这款掌机已经有点落后于时代了。首先是搭载的上古Cortex A7芯片,性能较比全志H700和瑞芯微RK3566差距不小,且是32位芯片。另外也无WI-FI功能,无法联机,也无法用一些需要联网的功能(譬如抓取游戏封面)。此外,做工和质感以今天眼光来看已经只能说是中规中矩。即使这么多缺点,这款掌机依然在市场中有一席之地。

最大功臣是洋葱系统。这是一款真的从掌机使用角度考虑的、可高度自定义、可维护、模块化、易上手、界面美观的掌机系统。水平之高,基本可以算是掌机圈翘楚。希望所有的掌机厂商都来好好学学洋葱系统,真正用心把自家系统打磨好。

事实上,由于过于微缩的体积,Miyoo Mini v4是一款看起来很好看、盘起来很好盘,但玩起来很难受的掌机。过于逼仄的按键布局让正常成年人手长期处于鸡爪状态,正常按键已经很局促,时间长了更会酸痛抽筋。可如果是玩一些可以单手操作的游戏,这款掌机可谓神器。

在2024年底的时间点,Miyoo日子并不好过。产量和产品线丰富度完全没有跟上整个业界的发展,洋葱系统的巨大成功也掩盖了其原生系统的羸弱。但是开源社区毕竟只是“编外人员”,指望“免费打工”式帮忙开发制作精良的第三方固件,显然痴人说梦。在最早版本的RG35xx时代,有一个必装的第三方固件:大蒜系统。这款固件旨在原版RG35xx上复刻洋葱系统,原版RG35xx如果没有大蒜系统,也非常难用。但是复刻了一部分之后,新版RG35xx Plus发布了,作者立刻又投入了适配全志H700芯片的工作之中,然后就没有然后了……发了几个测试版,然后长达半年没有进一步消息。在MinUI、muOS、Knulli等其他支持全志H700芯片的第三方固件发布前,大蒜2.0系统是呼声最高、最令人期待的,但毕竟不是主责主业,社区开发者没有“义务”去积极开发、及时更新。因此摆在Miyoo面前的问题很多,不知道Miyoo有没有能力解决。

Trimui Brick
Trimui Brick

最后这台掌机,是宣传了小半年才终于发售的Trimui Brick。与安伯尼克和Miyoo这种明显致敬前辈的掌机不同,Brick显然做出来非常大的差异化设计。整体看起来棱角分明、方方正正,但机身下部做了适当的弧角处理防止硌手。机身整体尺寸偏小,因此正常握持姿势也不会觉得直来直去的棱角有多别扭。掌机多处配备了RGB灯,可惜没办法针对某一个灯单独调节。背面上部分区域的金属盖板在提升质感的同时,也有效提升了散热效果。

从机身设计上来看,显然Trimui致敬的是价格不菲的Analogue Pocket。但是在此基础上,做了大量重新设计,几个RGB灯点缀恰到好处,又不至于太晃眼。白色配色的灰色按键也能在一定程度上避免脏了之后太明显。所有按键都是锅仔片材质,按压手感偏硬。

Trimui Brick
Trimui Brick

Brick配备了1024×768的高分辨率屏幕,可以4倍点对点显示GBA画面,画面更为精细,使用了类似点阵遮罩之后,也不会过度影响屏幕亮度和画质。在选购掌机的时候,屏幕分辨率自然是越高越好,用更高的分辨率来换取滤镜和遮罩套用可能性,从而提升使用体验,Analogue Pocket也是采用了这种“大力出奇迹”的套路。

Trimui掌机目前最大优势是原生系统。这是一款界面还算简约精美、功能较为全面的掌机系统,从其设计感上可以窥见Trimui还是下了不少功夫的。在说明书中,除了给出一些基本的文件存放位置要求之外,甚至还贴心地给出了具体配置文件JSON的使用方法,真的非常有利于玩家折腾。待机功耗低到恐怖,一晚上掉电约2%,真正做到从来不关机,随处掏出来玩。但是Trimui系统更新频率不是特别高,且如Ports等系统组件更新不够及时,如果能直接通过Portmaster界面更新Ports,相信用起来会更好。目前系统自带的Portmaster由于版本太老,已经无法运行最新1.6版本的《星露谷物语》。

如果单纯看渲染图,Brick极为精致。但是实际上,这是一款实力远无法匹配其梦想的掌机。首先是与渲染图完全不匹配的做工。Brick看起来像块板砖,但是拿起来却不像,那种廉价的塑料感非常明显。同样是磨砂塑料机身。RG35xx Plus感觉非常紧凑,外壳更厚;而Brick外壳塑料感觉很薄、刚性不足。此外,接缝处和棱角边缘处理都差强人意,远没有渲染图所展示的那种浑然一体的精致。背部肩键手感可谓“稀碎”,一塌糊涂,且左右按键手感差别很大,一个较为清脆,一个很沉闷。顶部RGB灯条没有做到与外壳边缘齐平。除了电源数据接口外,Brick还有一个专门OTG的接口,但是不支持视频输出,颇为鸡肋。只能说,Trimui继续加油,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目前这些掌机中,自己平时最常使用的是Brick,因为其不错的待机时间和综合性能。每次都想给RG35xx SP一次机会,但是拿起来除了欣赏把玩一下外观,原生系统真的用不惯,每次看都透着2000年初网页的“复古美感”,碍眼的游戏大厅也无法屏蔽;Knulli虽然功能多界面好,但是没有超级待机,WI-FI联网也存在一些问题,不是想象中那么好用。RGB20SX系统较为完善,但是体积稍大,不太适合放在兜里到处跑。Miyoo Mini v4虽然足够小,但是实在是太小,屏幕显示虽然足够精细,但是实在是尺寸太小了,除非单手操作,双手操作反而比较难掌握,时间长了会很难受。

掌机
掌机

这几台掌机放在一起看,你就懂为什么总有坊间传说“周哥用好料niao”,RG35xx SP转轴可能稍微脆弱点,但就RG35xx Plus来说,整个做工和质感堪称完美,是低端掌机中数一数二的。扎实的质感、均匀细致的做工,拿起来就能明显感到和其他几个品牌的掌机质量高下立判。

Majirefy

Majirefy

喜欢折腾,喜欢各种各样的生活。曾经年少不懂事,看着别人写代码的样子感觉好帅,于是走上了半个不归路……然而,比起代码更喜欢写一些纯粹的文章,却经常因为自我不满意删掉重来。喜欢分享,无论是生活美好的瞬间,还是技术上的发现,虽然经常苦恼技术能力不强。由于喜欢买qiong买qiong买qiong,所以时常写一些类似使用体验的文章。

您可能还喜欢...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