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新时代:WWDC2020遐想

新世纪初,尚且年幼的自己第一次看到了一款外观看起来和周围那些“傻大黑粗”的笔记本电脑不同的产品,有着细腻的铝合金外壳,自然优雅的弧度,尤其是屏幕背面的白色会发光的“被咬一口的苹果”的logo,着实让人着迷。

可惜那只是一面之缘,隔着远远的玻璃柜台,看着里面的叔叔摆弄着,虽然仅仅一刹那,却一眼万年。

PowerBook G4
PowerBook G4

后来才知道,那是大名鼎鼎的PowerBook G4,苹果最后一代使用自研PowerPC架构处理器的笔记本电脑。之后,苹果推出了MacBook Pro,Mac产品线全部转向Intel阵营。

独立自主、自力更生

苹果这家科技公司在整个业界可谓独一无二:有傲视群雄的消费级硬件产品研发、设计和制造能力,又有首屈一指的软件生态把控能力。软硬结合,就造就了“钞能力”。

从车库里的手工作坊组装电脑起家,到如今畅销世界的科技巨头,苹果一直在践行“独立自主、自力更生”这个发展理念,尽可能构建起自己的软硬件生态圈。于是,在今年的WWDC上,苹果宣布Mac的“逃离Intel阵营计划”:用2年的时间,完成从x86架构到ARM架构到转变。完成之后,苹果基本就完成了自己梦想中的“大一统”,用ARM架构的自研芯片来串联起所有产品,从而构建平滑的、无缝衔接的使用体验。

一旦成功,苹果真正完成了对自己生态圈的打造。表面上,可以为用户提供更为多样的、高质量的服务和卓越的、统一的使用体验;实际上,苹果彻底完成了整个帝国的构筑,这个帝国只有一种税种:苹果税。在这个帝国中,苹果既可以通过销售硬件设备、软件、多媒体及云服务等方式对消费者征税,同时也可以对开发者获取的每一笔收入(苹果对软件内购等交易等)抽成。

App Store
App Store

没错,苹果也扯一块皂色大旗,上书:依法纳税,人人有责。

在为苹果拍手叫好的同时,也有那么一点隐隐担心:屠龙的勇士,终将成为恶龙吗?

勇敢者的故事

苹果对自研芯片的定位
苹果对自研芯片的定位

与微软的三心二意不同,苹果这次颇有点“赌国运”的感觉。堪称最成功的发布会——苹果初代MacBook Air发布会上,当乔布斯从牛皮纸信封中取出MacBook Air之后,受到的是潮水般的掌声,台下观众的欢呼持久不散。就像是曾经的春晚,虽然画面模糊、声音失真,却永远收获的是台下和电视机前观众真挚的赞美。随后,乔布斯在介绍采用的处理器的时候,特邀Intel的CEO保罗上台,在一团和气的商业互吹中,保罗将一枚MacBook Air上定制版的CPU送给台上的乔布斯。这时候的苹果和Intel,正在享受着“洞房花烛夜”般的结合所带来的甜蜜。

乔布斯在MacBook Air发布会
乔布斯在MacBook Air发布会

好的夫妻关系,是相互成就对方。苹果和Intel的联姻,也是这样。一方面,MacBook Air真正开辟了轻薄笔记本时代,甚至直至今日,一提起高质量轻薄笔记本,很多人就会本能地想起MacBook Air,更甚至在最近几年有很多更好的轻薄本上市之后,很多人依然“不假思索”地选择那款屏幕分辨率低、厚度已经不占优势的MacBook Air,还依然认为这就是最好的轻薄本。另一方面,通过MacBook Air的成功,Intel也顺利掀起来一股“轻薄本”浪潮,让自己在笔记本领域孤独求败。

俗话说,一日夫妻百日恩,啊不,花无百日红。隔壁扶桑国有一首经典的歌曲:《第三年的见异思迁(三年目の浮気)》,说的就是夫妻间的“三年之痛、七年之痒”。无论再甜蜜的合作,终有同床异梦的时候。

用小夫妻们吵架的口吻来说,苹果可以一边瞪着眼,一边用手指着Intel下巴说:“Intel,我是不是给足你面子了?”在之前iPhone手机的4G基带选择上,在均衡了高通和Intel之后,苹果还是毅然决然地选择了Intel这位“旧爱”。从技术上苹果显然知道Intel基带的水平,这也直接导致了消费者用“信号差”来评判买到的iPhone是否为正品。但是商业竞争往往不仅仅是技术的比拼,更是背后利益的考量。在iPhone压着所有Android手机厂商日子里,苹果眼中看到的对手,不是三星华为这样的手机终端生产厂商,而是其背后的巨人:高通。移动通信领域的技术门槛很高,在没有深耕研究和有效收购的情况下,苹果短时间内无法实现自主设计基带。用Intel的,颇有合纵的感觉:既可以有效对抗高通,还能拉Intel兄弟一把。

后面的结局大家都知道,Intel的基带让iPhone用户好几年不敢听到“信号”两个字。最终,Intel也破罐子破摔,把这一对基代研发团队打包扔给了苹果,苹果也不得不暂时地下高傲的头颅,抱着高通给的基带,一脸“真香”。2020年的iPhone 12就理论上不会有这么差的信号表现了,毕竟是用上了高通基带。

iPhone被Intel坑了,Mac继续被Intel牢牢控制着。这几年,Intel一直在消费级CPU领域“挤牙膏”,也直接导致产生了“AMD YES!”教派。苹果电脑的更新周期完全由Intel决定,其设计和性能上限也完全由Intel控制。“南极科考队制定用品”的Core i9版MacBook Pro 16,也不仅仅是坊间传说而已。当笔记本性能严重被散热拖累的时候,当苹果战略被Mac拖累的时候,苹果必然会想到用自研芯片。

也许在苹果的战略设计中,以全套苹果服务为核心,创造一个以内容消费为主、硬件产品为实现内容消费而服务的闭环生态圈,非常重要,这保证苹果可以不再依赖硬件销售(譬如iPhone销售)这种“一刀切”的方式盈利,而是通过各种各样的云服务“捆绑”用户,一茬一茬不断收割。环视苹果所有硬件产品中,只有Mac尚且未完全实现“硬件产品为实现内容消费而服务”这个目的。

如果继续采用Intel或者说x86架构,无论如何设计,Mac永远会存在沦为“高级PC”的风险,毕竟很多用户也是这么做的:买个MacBook,第一件事就是让人装Windows。这种就会导致苹果直面很多不该面对的竞争对手:戴尔、惠普、联想。苹果对自己的定位,显然是在这些PC生产厂家以上,那些仅仅是“青铜圣斗士”,苹果则应该身披金甲安坐“黄金十二宫”。

Apple Silicon
Apple Silicon

用了自研芯片,Mac就有了灵魂。苹果可以全面掌控Mac的设计、生产,在其上规划更多的未来,并真正建立iOS+iPadOS+macOS三足鼎立的、和而不同的“大一统”生态圈。这个生态圈中,iPhone、iPad、Mac,甚至Apple TV、Apple Watch,都举足轻重而又微不足道:举足轻重是由于其是特定的操作系统的硬件环境,微不足道是因为这些系统和贯穿全平台的增值服务,才是苹果最看重的。

这种操作,微软,你学会了吗?

展望

用苹果的话来说,Mac采用了自研ARM架构芯片后,苹果有信心为消费者提供更好的体验。

话,只说了一半。

也更好赚钱。

苹果的宏图大略和赚钱伎俩其实对普通消费者来说并不那么重要,采用ARM后会对Mac实际使用带来怎样的影响呢?

Power Mac G5
Power Mac G5

苹果肯定还没有忘记曾经的PowerPC。在那个时代,苹果还没有通过iPhone登上“王座”,对抗整个Wintel联盟实在是太难。可是在今天,苹果多了很多底气。

只是,曾经,MacBook Pro被誉为程序员最喜欢的笔记本,macOS也算是界面最棒的Unix。但是到了ARM时代,是否还这样呢?第三方的开源软件,能否很好过渡到ARM上呢?也许Mac的转变只是一个开端,预示了一个个人计算设备全面向ARM架构的时代来临。

其他日常使用和视频制作方面,消费者则完全不用担心其兼容性问题。但是性能上限是怎样,还有待验证。

无论如何,采用ARM芯片的Mac绝对值得期待。至少,那个“无风扇笔记本”的梦,又可以做起来了。

Majirefy

Majirefy

喜欢折腾,喜欢各种各样的生活。曾经年少不懂事,看着别人写代码的样子感觉好帅,于是走上了半个不归路……然而,比起代码更喜欢写一些纯粹的文章,却经常因为自我不满意删掉重来。喜欢分享,无论是生活美好的瞬间,还是技术上的发现,虽然经常苦恼技术能力不强。由于喜欢买qiong买qiong买qiong,所以时常写一些类似使用体验的文章。

您可能还喜欢...

1 条回复

  1. Avatar photo 陈仓颉说道:

    arm的mac马上就要来了,我是如此期待,又是如此担忧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