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rowing Pains After 20 Years
《成长的烦恼》是中国较早引进的美国情景喜剧之一,从1990年开始在各个电视台播出。
第一次看这部情景喜剧的时候,自己年龄还很小,家里的电视机也是一台勉勉强强的彩色电视,没有安装闭路电视,电视头顶的两根长长的天线需要不时调整特殊的角度才能防止满屏的雪花和干扰条纹。
那时候,自己的年龄甚至比节目中的本还小,那个时候也听不懂片子中的各种美式幽默(说实话现在也有时候很难理解美帝人民的笑点)。自己的视角也仅仅是一个孩子,自己的关注点或者说出发点都是集中在剧中的几个孩子身上。也仅仅是看看热闹,毕竟在那个时候电视节目极其单调,尤其是电视还没有安装闭路电视的时候,那时候,就算想诺贝尔物理学家一样“微调”天线的角度和长短,也仅仅能收到中央电视台一套和地方电视台一个。若不是有每天的学业来填充“时光充裕”的童年,想必两个频道真的无法满足一个孩子旺盛的精力。
80、90年代是美帝国主义的“黄金时代”。强弩之末的苏维埃社会主义联盟在冷战中步履维艰日薄西山;经历了多年大抽风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在大病初愈之后,毅然决然悬崖勒马,和帝国主义资本主义的一票人马勾肩搭臂如胶似漆,并且对于美国来说,刚刚改革开放的中国仍如婴孩一般,尚未达到和自己对立的能力;被美帝奶妈疯狂“输血”的欧洲也完全康复,势头蒸蒸日上。美帝国主义终于真真切切体会到了“无敌好痛苦,无敌好无聊”的高处不胜寒一样的感觉。这种“天下第一”的自信自豪以及光明的感觉,就想千年前的唐朝盛世诗篇一样,同样体现在美国的各方面文化中。那时候制作的很多节目,类如《成长的烦恼》这种节目,也体现出了一种与现在很多美剧不同的风格。
时过境迁,当代历史从“911事件”之后被分为前后两截,自己也无法和所有人一样,无法抗拒时间的流逝,经历了童年少年青年各个阶段,在期冀与无奈之间走到了现在。
前段时间,偶尔在B站上看到了《成长的烦恼》国语配音全集。一瞬间,仿佛见到了童年那个每天在你身边,却不知道哪天渐渐消失了的朋友一样,一股感怀之情。不知道什么时候电视台不再播送之后,自己也再也不曾记过这个每天给自己带来一点点休闲时光的老朋友,从来没有想过搜寻这部情景喜剧,即使在过去那些无聊的日子里,也不曾想到观看这部喜剧来打发时间。
于是仿佛与童年老友会面一样,再次观看了起来。
熟悉而陌生的国语配音,每个人的声线仿佛那么熟悉,却从来没有刻意记忆过。
首先是不停的赞叹,老一辈配音演员是如此的专业,用现在的网络用语,简直都是“灵魂CV”。每个人声音拿捏得非常好,也非常符合每个角色的性格特点,当然这里面肯定有某种程度上的“先入为主”。
其次是终于几乎完全能看懂这里面所有的比喻、幽默、暗喻和各种各样的桥段与讽刺。经历了一些生活中的种种之后,那个曾经懵懂仅看热闹的少年,也开始看懂戏中的每个人。曾经的视角仅仅是从家里的那几个孩子身上,转变为对戏中每个人都能理解。
人都是喜欢正能量的,尤其是在风雨的路上。而现在虽然很多影视作品都能以喜剧大团圆收场,却越来越难带来那种通篇明媚的感觉。
母亲说,仅仅是看着孩子从几个巴掌大成长为一个比自己高一头的大人就已经让人感到无限的满足和自豪了。也许,这部剧之所以给人那么多的感动和认同感,大抵也是因为戏里戏外那些主人公也随着这部戏不断得成长。正如这部戏的名字一样,成长中的烦恼那么多,于是这部戏是那么真实,也让人觉得那么可爱。的确,人生也是那么五味俱陈。
就像《论语》中很多道理放在现在翻译成白话文再配上一个马云的图片就是人人喜欢转发朋友圈“名人名言”一样,一些有益的道理,无论几千年大概也不会过时。剧中很多教训和感悟,从现在看来,也是人生这部漫长的荆棘之途中获益匪浅的宝物。这部戏是自己接触最早的美剧,与其说这是自己了解美国社会的启蒙,不如说这是自己对于社会、家庭、成长的各方面的启蒙之作。好作品就是无论是10岁还是20岁还是30岁,每个年龄段都能读到不同的东西,也能感受到不同的东西,获得不同的感动。《灌篮高手》是这样,《哆啦A梦》是这样,鲁迅是这样,《成长的烦恼》也是这样。
自己印象最深的两集,一集是迈克和波纳、埃迪遇到一个现在已经上了大学的高年级同学,三人哀求带他们去参加聚会。来到聚会的地方,迈克发现这帮人在吸毒。犹豫一番后,迈克决心离开。而埃迪和波纳觉得这样太丢人了,不愿意走。迈克回家心神不定,就把这事告诉了杰森,杰生肯定了迈克的正确选择。
另一集是迈克找了个音响店的工作,老板是以前学校的一个差学生,曾经带着迈克一起犯过事。不过他现在已今非昔比,俨然一副生意人模样。杰森发现迈克所在的商店有故意引顾客上钩的行为。和迈克一同在店里工作的波纳因为不肯欺骗顾客没赚到钱,被解雇了。
每一集都有不同的故事,有不同的感受。主角们也在成长,自己也在成长。开始越来越能理解剧中父母们的用心良苦,开始理解两代人之间的交流与冲突。
With pain, we gro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