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突入-MacBook(2016)

个人认知的笔记本时代如下:

  1. 第一代,只是单纯的桌面代替品(和现代的定义并不一致),所以把大部分桌面用的东西都放进去.
  2. 第二代,开始需要更多的功能,于是有了更多的接口(不管有用没有),而且屏幕在逐渐加大.体积也更大.
  3. 第三代:受到了MacBook Air的影响,开始朝着[只留下必须用的接口+去掉光碟机+越催轻薄]的大方向走(也就是所谓的UltraBook)

随着时代的演进,MBA也越显不足,比如本身在一堆采用HD(1366×768)屏幕的笔记本的衬托下,13寸MBA的1440×900的解像度显得特别高清,然而自从采用Retina屏幕的MacBook Pro推出,以及开始有13寸笔记本的屏幕解像度升级到了1920×1080之后,MBA13的屏幕就会显得颗粒感太重,十分难看.

又比如,在超极本(UltraBook)这个范畴还没出现,整体笔记本市场都是一大块砖头的时候,MBA的确十分轻薄(甚至令苹果自诩全球最薄笔记本),但随着超极本开始发展,比MBA轻薄的超极本比比皆是,于是,MBA也嫌重了.

估计苹果明白了就算不停的说PC已经出现了负增长,也无法无视UltraBook以及由Surface带起热潮的二合一装置,于是苹果就突然想到一个办法:

既然越来越多人模仿我们,我们再创造一个新时代不就行了?(不

于是促成了这台机器的诞生:

New MacBook

New MacBook

新的MacBook,很大程度上是表示了[笔记本的进化(苹果曰)].大概是因为苹果开始意识到MBA的最大客户群就是一群(都不知道是不是跟风的)iPhone和iPad用户,所以新的MacBook在很多地方上有了很大的改变,在此为大家一一讲解.

外形

不得不说,从颜色和机身设计上就能看出苹果在Mac的设计上越来越向iOS设备靠拢.这次带来的是太空灰版本.

从背面看,太空灰机身+无背光苹果标志,是不是和iPad很像?

从背面看,太空灰机身+无背光苹果标志,是不是和iPad很像?

正面,键盘和触控板占了大部分位置,屏幕边框对比MBA做的很窄,此外这次MB在屏幕下面表示了产品名字(不同于rMBP)

正面,键盘和触控板占了大部分位置,屏幕边框对比MBA做的很窄,此外这次MB在屏幕下面表示了产品名字(不同于rMBP)

说起来,从这个趋势看来,曾经销声匿迹的小黑MB是不是复活有望?(个人很喜欢这个配色,纵使很多人吐槽和普通PC无区别)说不定还会引起一股炒卖风潮呢!(也许)

[小黑]MacBook

[小黑]MacBook

硬件

说句老实话,由新MacBook第一天发布到今年版本推出之前,我对MacBook的印象就只有一个:

[做不了大事.]

除了后面会详细说明的争议区之外,还有那颗[看起来很弱鸡]的Core m处理器.

这次带来的是第六代Core m7的版本,8GB内存.

这次带来的是第六代Core m7的版本,8GB内存.

Core m系列从一开始打着[效能接近低压版Core i但TDP只有5w,可以无风扇运作]吸引了一堆人的眼光,然后看到实际运作后就不知怎的招来一堆黑.

Core m能够在效能上接近低压版Core i,实际上还是得益于Turbo Boost(睿频),一下子把效能推高,自然能如此发挥.然而问题是,一旦用了睿频,就代表着发热量很大,然而有些厂商(包括苹果)没有考虑到热量的问题,没有在用Core m的机器上加入风扇(或者散热出口),这就意味着当使用睿频时的发热量会直接透过外壳发散,而对于采用金属外壳的MacBook而言,发热更是家常便事,所以最初很多人(包括我)鄙视Core m的原因就在这.

到了现在,14nm制程也已经发展了一段时间,实际上的效能和功耗又如何呢?

先简单点,给个活动监视器给大家看看

CPU使用状况

CPU使用状况

得益于14nm制程的处理器+8GB内存,日常使用十分流畅(对于不打游戏的我来说).而传说的发热问题,个人倒是只在充电时使用机器的时候有出现过,而且还不是热的烫手的程度(可能因为天气问题).在日常使用情况下……对比我的Mac Mini(i5-4278U+8GB内存+1TB HDD)还真的快了

记忆体使用状况

记忆体使用状况

屏幕,2304×1440,226ppi,标准的Retina解像度.

提供缩放解像度,标准为1280x800

提供缩放解像度,标准为1280×800

标准缩放的效果

标准缩放的效果

个人惯用的缩放,最高为1440x900(即13MBA的解像度)

个人惯用的缩放,最高为1440×900(即13MBA的解像度)

据闻采用了新的PCI-E快闪,老实说,我不是经常要搬移文件的人,但在把部分文件从U盘传到电脑的时候还是挺能体现出这种速度,真的挺快.

争议区:键盘&USB-C

实际上,MacBook有点招黑的地方还有完全革新(苹果曰)的键盘以及接口.

首先是键盘,我们再以[笔记本时代论]看键盘:

  1. 第一代的键盘,由于是要作为桌面代替品,所以尽可能把桌面的键盘架构完整移植
  2. 第二代的键盘,开始意识到要做薄一点,所以在能保留完整键盘的同时把键程做的短一些,于是手感相对比桌面电脑会差了那么一点(因人而异)
  3. 第三代的键盘,开始意识到MBA那种孤岛式(或称巧克力式)键盘除了美观,还容易清理,于是开始加以模仿.

新的MacBook由于想做的更薄,于是不得不向键盘下手.于是就有了现在我们看到的蝴蝶式架构的键盘.苹果号称采用蝶式架构的键盘除了能够把机身做薄,还能减少误打,听起来很美好,然而现实很多人却并不是这么想.

由第一天发布,到现在采用第二代蝶式架构的新MBP,骂声依然不绝,最大的原因,是[美观牺牲手感].不少人(包括我)第一次尝试这个键盘,心里面都有一个感想:手感真TM怪,甚至会有人和我一样产生了一种[这TM不是按钮式键盘么]的感觉.

MacBook采用的第一代蝶式架构键盘

MacBook采用的第一代蝶式架构键盘

问题是,这键盘,用着用着,因应人种不同,有可能会用习惯的,就像现在,这文章全程都用这键盘完成.关于手感这方面,我觉得可以用一段话总结:

  • 最没手感,最没感觉的当属iPad的屏幕键盘.
  • 蝶式架构键盘(不论是第一代还是第二代)你会有感觉,然而这个不要说手感.
  • 键程再深一点的键盘(比如Surface Pro 4的键盘)有手感有感觉,你会觉得真的在打字而非按按钮.

然后到了另一争议区,USB Type-C(苹果简称USBC).

显然,大刀阔斧的砍到剩下一个支持USB3.0速度的USBC,在很多人眼中都是十分激进的做法,毕竟可能很多人手上还保留着很多USBA的东西,一下子不能用了还真的有点浪费,不是么?

然而,因应USBA硬件的多寡可以影响他们对于MacBook的看法.比如我,个人需要用的USBA东西也就一条USBA的Micro USB线,以及一支32GB的USB3.0U盘.大部分东西都能用网络搞定(无墙人士的胜利XD),然而这样的我,还是乖乖的给了苹果388港币买了个有一个USBA(3.0),HDMI以及USBC的USBC Digital AV转接器.

两个星期都过去了,我在日常使用中都不怎么运用到那个转接器,除非有什么东西非得要接上电脑才能做的时候才会用到,看来我是属于USBA硬件比较少,觉得一个USBC都已经够用的人.大家又怎么觉得呢?

总结

苹果的东西,虽然出来的时候很多时候都是褒贬两极,但是当(不知道是不是跟风的)用户开始增多,其他厂商都开始见到了他的吸引力,于是开始模仿.

这次MacBook推出后一年,立刻有一间公司推出了他的[MacBook仿制品杀手]-华硕ZenBook 3

华硕ZenBook 3

华硕ZenBook 3

这台机器除了屏幕尺寸以及键程有相差之外其他东西都貌似直接跟MacBook竞争(比如:整体机身设计,以及只剩下一个USBC这两点),不过这货还多了个按压式指纹识别.

这说明了什么?说明了苹果又成功创造了一个新时代(手动滑稽).

说在最后……

1.这台机器到手之时,新MBP发售没多久.

纵观网络意见,网民对新MBP最大的争议在于:

  • 新的Touch Bar是否实用
  • 把所有传统接头换成Thunderbolt 3是否恰当
  • 新的蝶式架构键盘

基于以上这几点,再加上现在苹果和微软的竞争程度,我仿佛看到了一个十年前经常发生但是角色反转的事.

以前Windows XP或者Vista的时候,微软强势,苹果小众,于是大部分人都知道并批评微软强势下的坏,宣扬苹果小众的好.

到了现在iPhone盛世,苹果大众,微软正在透过Win10和Surface从Win8的劣势走出来,于是大部分人都开始知道并批评苹果大众的坏,宣扬并鼓励微软.

诚然,最近的苹果的确充满了[黑点],MBP的键盘在初次接触时的确会让人觉得难受,把所有传统接口取消而不附上任何转接器的做法的确过于激进,还有更多的黑点包括iP7的耳机孔,iP6的[关机门],新的Magic Mouse和Apple Pencil的充电方式等等.而的确,Surface在目前对比Mac有着很大的好处,比如二合一这个概念,键程更厚的键盘,保留了必须的借口,更为熟悉的Windows等等.

然而问题是,微软并非万能,有一些问题微软一直都没办法解决(或者说有心无力),比如Windows的第三方软件对高分屏的适配(这个就是有心无力了).总的来说,任何一方都有其优缺,无谓过分吹捧或者拉黑.

这么说吧!我的Mac Mini,我妹偶然看到了拿来试用(她在用她妈给的X230),用完后她跟我说:

哥我觉得你这台电脑比较习惯,可以给我吗?

现在入手了MacBook,我倒是可以安心给她用,不过更重要的是,一个电脑,或者一个操作系统好不好用,主要还是得看人.

2.新的MBP出来之后,我发现苹果对于产品命名的定位开始在模仿国产厂商

在iPhone还不存在的时候,苹果的Pro系列(Power Mac,PowerBook等等)是实实在在的针对专业人士,这个习惯到了iPhone推出前一年的MacBook Pro/Mac Pro都是这样.

但是iPhone出现了之后,苹果也许是发现了消费者市场(尤其是中国区)是一个发展潜力以及潜在消费能力很大的一个市场,于是推出的产品都有意无意的从专业人士导向,变成了消费者导向.而不知道是刚好还是怎样,魅族在2014年的旗舰叫做MX4,众所周知它有一个号称全球首个前置按压指纹的安卓旗舰的版本,而它的名字是……[MX4 Pro]

这里的[Pro],很容易就看出它压根毫无任何专业人士成分,只是很单纯的高配版本,然而国产厂商见到这样子,还真很乐意这么用,包括小米.

而从这个年代开始,苹果的Pro系列产品貌似开始从定位专业,变成了定位高配版.2015年的iPad Pro,从当时的配置来看,就像是一台加强的iPad Air 2,而现在的MBP,从功能上,价位上,以及外观设计上,都更像是高配版本的MacBook,很明显的新增的Touch Bar的确很好用,但这个只适用于消费者之间(甚至还不一定);另一方面,真正的专业人士会选用的电脑,早已不限于Mac平台,他们会开始考虑拥有更好键盘,更佳扩充能力的Windows平台(不止Surface),可能苹果也深知这事实,然而他们应该做的不是把自己贬成国产厂商,在博主写的新MBP评测之中,提到苹果应该以更为消费者导向的MacBook作为TouchBar+TouchID的试验品,个人十分认同其讲法.尝新是消费者喜欢做的事而非专业人士,苹果想创新不是不行,但苹果是不是应该考虑一下专业人士的感受呢?

回到产品命名方面,我相信随着国产厂商的不断滥用,[苹果式形容词](比如Plus啊,s啊,Air啊等等)都会被用的越来越名不副实,而且会变得越催廉价.所以当锤子采用L(For Largh)取代Plus,一加采用T(For Turbo)取代s的时候,个人觉得倍感安慰(斜眼看采用s字尾规格反而还缩水的魅族).

最后,再回到苹果,如果苹果执意要把所谓的MBP当成是高配版的MacBook,不是不行,请你先改个名字,谢谢.

 

Gio

HC.Gio

不被平台束縛,不被生態捆綁。 在不同平台不同生態中反復橫跳的[跨生態移動人]

您可能还喜欢...

5 条回复

  1. Avatar photo mcjackk说道:

    文章写得好用心,读起来很舒服,赞一个!!

  2. Avatar photo iDavici说道:

    纠正,应该是large吧?
    文章不错,用MacBook来打开视点谈论MBP的问题。

    • Gio hcgio说道:

      莫名的修正不了……(貌似是Sierra的Bug……)
      因为觉得MB的出现影响了MBP,所以就想到用这个来谈论一下苹果的笔记本事情.

  1. 2017年11月27日

    […] 3的程序,我们看到了偏入门的MacBook和偏进阶的MacBook […]

回复 iDavici 取消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