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2020
本来最野心勃勃的2020年,因为一场疫情被完全改写。虽然这样,这一年的物欲却一点没变。今年似乎都买了不少,一些是知道自己会很经常使用的,一些是知道自己纯粹尝个鲜,过了几天就会出手。而现在也是时候回顾一下我的今年。
去年买的还在用的(就不上图了)
坚果Pro 2s
即使今年我也入手过好几台国产机器打算取代这台,但到最后我的主力国产机器依然是这台。除了因为机身和性能都刚刚好,最重要的依然是:已经摔花了。
即使是在无法北上的今年,这台机器依然承载了我绝大部分的国内应用账号,而到了最近因应患者接触追踪应用的推出,这台机器甚至成为中港应用混用的备用机。
Xperia XZ Premium(日版)
吃过灰一段时间,到最近清了一次,登入了我日服的谷歌账号,放了一张无限流量的上网卡,再之后开通了油管会员,现在主要是拿来收验证码,以及家人聊天群组的消息(虽然没装中文键盘)。
WH-1000XM3
依然是我用过最出色的耳罩式降噪耳机。但是考虑到夏天戴耳罩式会导致满耳机都是汗,所以整个夏天都在吃灰,直到最近。
Galaxy Note 8(日版)
因为需要一台日本手机来放我那张(从来没机会用的)B-Mobile电话卡,于是选了这个。顺便放了一张128GB的Micro SD用于存放视频。以及里面有一张(也是没机会用的)Mobile PASMO。
之前也有提及这东西解锁后会只出现HSDPA,我发现来到公司的时候会变成EDGE,不知道是哪边问题。不过这东西目前都是连WiFi使用比较多,所以问题不太大。
今年买的,还在的
Xperia 8
今年的日系中端没找到之前一直写的AQUOS Sense,倒是找到了大法在au的第一台中端机。
感觉在这里写日本中端机,很多时候不只是在写手机本体,更是在简述整个日本移动通信业界的现况,虽然好像没多少人对这有兴趣。(嘛这多多少少是因为我兴趣。)
可能明年也会尝试写一篇日系中端略测,到时候就看我有没有办法找到Sense 5G了。
AirPods Pro
出于下面会说的原因,急需一个真无线耳机,之后想也没想就直接【一步到位】,买了个AirPods。
一戴上去就感受到和WF M3切然不同的舒适感,以及逼近WF M3的降噪效果。同时通透模式非常实用。升级iOS 14后的空间音频和自动切换,更是让我觉得我这【一步到位】的决定是对的。现在依然是我上班和下楼时会经常用到的耳机。
Rakuten mini
很【震惊】地今年我居然写了两篇略测,追平我2017的记录。也看来有不少国内用户对这台机器很有兴趣,那我在这里统一回复:这东西只支持eSIM,你有渠道可以弄到其他国家的可以在国内用的eSIM的话还好,普通用户可能需要多花点心思或者连WiFi使用了。另外在某宝宣布禁止港台海外版本之后,想买这台机器看样子只能走代购一途。
11月尾终于摔破了…背板。屏幕啥事没有,我已经觉得很神奇。
和冠Wacom One 13
出的时候已经很有兴趣,直到五月头终于买了。
买了之后发现以我的画功铁定吃灰,但转念一想这大概可以作为最近流行的便携屏来用。曾经放过在公司一段时间,后期真的是当成便携屏来用了,到了现在就是作为买了下面会说的东西之后作为显示器用。
MacBook Pro 13(四个雷电3版本)
老妈在五月尾的时候问我要不要换电脑,我想了想,最近没有一台正常的笔记本(对上一台电脑应该是一台UMPC),而且我的Mac mini已经到了可以更换的时间节点,于是打算换一台MacBook。原本打算换MacBook Air,但在衡量了今后需求(突然有了点做简单视频的瘾)(以及因为是生日老妈说不计较价钱)之后,决定升级一下到更新了好像没到一个月的13寸四雷电3版本。
到手后第一件事是试一下随航,再之后就是帮电脑不断装饰(因为不打算出手)。买了一个月后就宣布Mac转制到Apple Silicon,但依然没后悔,毕竟这台也有着【最后一台Intel MacBook】的称号(虽然我知道没人会怀念)。而且正因为这样,这台机器我没打算升级成Big Sur。应该待我成功买上了M1 Mac之后才有机会用上Big Sur。
iPad Pro 12.9(第四代)
去年年底也有提过我打算换一台新的10.5再战五年,三月的时候的确这样做过(黑色的256+LTE),但是很不幸的过了几个月,虚焊的现象似乎出现了在我的机器上。于是到了七月之后,等到了政府派发的10000块津贴,然后就开始想是时候把那台黑色10.5给换了,然后偶尔看到一台第四代的12.9。
第一次尝试12.9的iPad,屏幕够大,而且因为重量不算太重,所以很多时候会选择外出的时候拿着它。不过因为是256+WiFi,我追求的iPad形态有点不够完美。然后曾经换成第二代11寸的256+LTE,不过换了没多久群里就有人说想出手他的12.9(256+LTE),于是做了接盘侠。有点好运的是这次居然还连着Magic Keyboard一起卖。目前插了一张100GB的5G上网卡,除了外出时会用,偶尔也会开热点给MBP13用。
至于玫瑰金的那台后来出了给我的亲友,因为他之前换了一台也是玫瑰金的10.5Pro,也虚焊了。
Infobar XV
推出的时候已经有店家拿了货,卖大概六千多,作为安卓功能机个人觉得有点过了。19年的游日又没找到,结果要到买了iPad Pro之后一天,在一家常去的日本手机店(已经和一家卖二手相机的合并店铺了)里看到应该放了一年多的库存,于是做了接盘侠接下。虽然这货曾经在我的待购清单。
也由于这货的收藏意义更大,所以我很少用到,现在是放了在另一个家里打算有空拿来打电话。
Deskmini A300
买了MBP之后我意识到可能需要一台PC来间中游玩【传送门/2】。最开始的时候是打算整一台笔记本,于是心水了荣耀的MagicBook Pro(16.1寸的)。正当下了单准备发送的时候,我亲友跟我说他也需要一台PC来打游戏和做一点Windows端的开发,然后他跟我说有个超小型的锐龙准系统可以支持第三代锐龙APU,我用这个组了个清单,发现居然比MagicBook还便宜,于是立即退款。退款后立刻去电脑商城组了一整套,最后虽然没用上第三代锐龙APU(用的3400G),但也算是完成任务。当时是打算取代年事已高的Mac mini作为主力桌面电脑。
但也因为足够跑一些游戏的性能,我开始找了传送门以外的游戏,例如糖豆人和DJMAX等等。目前甚至成为了我的【(所谓)游戏电脑】。
iPhone 12(mini)
在传闻之时那台最小的iPhone已经是我的目标,而最后我也的确是买了的。我是衡量过自己的使用需求和习惯之后才做这个决定,而我现在也没有后悔。
但整件事就很神奇地复杂。最开初我买的是一台12,因为上手12之后觉得12也很不错,于是买了一台128GB的12说是用于过渡(还是争议最大的蓝色)。用一阵子觉得还行,不过我向往的依然是后期开卖的12 mini。于是12 mini开卖当天我找了渠道买了一台,最初是白色的64GB,不过第二天在找到一台绿色的128GB之后立刻更换。虽然最后结果有点偏移不过我还是接受的。
没遇到过什么问题,大部分人说他们遇到的锁屏误触/绿屏/信号接收等问题我只遇到过锁屏误触,而且很好运地在升级14.2.1之后成功解决。整体而言是很满足的。
Beats Flex
出于下述原因需要一个挂颈耳机,而12系列推出之后突然多了个叫Beats Flex的东西(其实是Beats X的后继),于是买了12 mini之后买了个【柚子黄】的,因为色调挺对胃口(绝对不是因为突然觉得去年游日见到一个叫藤沢柚子的纸片人很合我胃口)。
整体体验不错,12小时的续航对一天使用也是绰绰有余。改用USB-C充电更是一大加分项。不过一键切换这功能在Flex上似乎不太灵光…导致每次想切设备都得长按配对。
闪迪至尊极速移动固态硬盘
之前在用的是一个120GB的,海康威视的外置SSD,速度可以,只是当时买的容量觉得好像不太足够日后使用,另外有一个伴了我两年的东芝64GB U盘,实在是容量不足了,而且有个问题是:这俩都不是ExFAT(也就是说不能跨平台传4GB以上的大文件)。于是上几个月看了TESTV的PY君买了个闪迪的外置固态之后起了【换外置存储】的想法,适逢老妈子给了两千作为圣诞礼物,于是终于決定入手。
本来打算买PY君同款(读取1050MB/s/写入1000MB/s),后来衡量了自己用途(单纯当外置硬盘,没任何复杂工作需求)之后,决定购入低一级(读取550MB/s)的版本。第一感想是真的很小,这么小的身体里装着1TB的闪存。总之这几年应该不用换外置硬盘了。
MX Anywhere 3
今年一开年,我三年前买的MX Anywhere的拇指位置竟然出现了材质脱落的现象,虽然说不影响使用,但用起来总感觉有点怪。之后开始有了换鼠标的念头,买了iPad Pro之后曾经买了个M350和K380套装,随后发现M350不支持Flow,而且是双模双设备,当时MX Master 3已经推出,我在想什么时候MXA出新版就换,然后自发布到出港行花了接近两个月。最后作为第二份圣诞礼物买的。
久违的便携鼠标,新的滚轮滑起来有种说不出的爽,而且最重要的,充电从Micro换成了USB-C,这是目前的体感感受。日后有机会应该会试试Flow,但更希望这东西在改了材质之后陪伴我的时间会比MXA更长。
今年买的,用过的。
WI-1000XM2(下图左)
推出的时候已经想买,最后去年除夕终于入手。主要是当时认为夏季旅行时需要有一个在飞机上可以用来降噪,到步后又可以长期佩戴的耳机;但纵观今年最主要的用途就是夏天拿来当通勤耳机来用,于是11月的时候出了(不过体验和WH M3相若,应该会再买。)
Reno 3 Pro(上图右)
去年除夕的时候把Nova 5 Pro用以旧换新换成了这台应该是我人生的第一台5G手机。
这台机器在续航(足够一天多一点),屏幕(应该是我第一台高刷手机),拍照(ColorOS的相机自带日期水印)以及充电(虽然是30W但也依然很快)方面的体验都很平均,初期打算作为新的国内用手机,晚一点就变成了公司用的拍照手机。二月的时候因为资金问题出了。但我依然觉得这东西在使用体验来说,是数一数二好的,虽然是本年度最尴尬的骁龙765G。
Enco Free(图片缺失)
买了Reno 3 Pro后几小时内,我看到了这个很像AirPods的TWS。于是入手。由于真的太像AP,优缺点某程度上也和AP几乎一样。不过可以透过耳机柄调节音量很好用。最后有一次在家的厕所里一不小心连耳机带耳机盒掉进清水马桶,捞上来之后宣布死亡,这也是我决定【一步到位】上AirPods Pro的原因。
Galaxy Note 10+
去年年底的回顾已经说了要捡一台,然后在日版和港版之间挣扎(港版的话可以用上Smart Octopus,日版的话除了有FeliCa这个标准优点之外,日文字体与国际版转日文的字体也有差别),最后在日版降价无期(当时看没一台低过HKD6000)下买了港版(256版,HKD5300)。
得益于上述的Smart Octopus,曾经当过一段时间的钱包手机。然而在入手iPad Pro和Wacom One之后发现用S Pen创作的热情似乎没以前那么高,所以后期吃了一段时间的灰,最后还是换成了12。
iPhone SE 2020
当时怀着一股气写的所谓前瞻实则回顾的文章,其实说漏了一个原因:当时我的主力和备机都是安卓,而当时已经有点想回归iPhone的念头,所以听到新SE的消息时我决定等待其推出;发布后有人欢喜有人怒,我倒觉得刚刚好(所以才写出那种文章),于是成了第一批下单的机主。
买了12之后曾经当了一段时间的备机,之后出了给卖iPad Pro给我的那位群友,但由于我一直有个念头就是需要第二台iPhone来装载我另一个iCloud账号,所以日后不排除会再买一台新SE。
荣耀V30 Pro
六月的时候整了我人生第一个5G套餐,然后面对着多出来的号码不知道该怎么用,当时第一考虑是先整一台5G手机体验一下,于是买了我人生的第四台华为。除了上手觉得重了,以及觉得背面的磨砂玻璃很顺滑之外,就是对华为云自动备份了我的深圳通这事感到有点惊讶(如无意外,我换掉N5P的时候是没有备份深圳通的)
用了一段时间,曾有打算做一次华为产品生态圈的略测,但碍于下述理由,基本没体验到什么,最后连同下面的东西一并出掉。
MatePad Pro
接上述,因为想试试华为产品生态圈,于是(在出于好奇心之下)买了台港版的MatePad Pro(8+256,WiFi版,送了个键盘)。
但后来才发现其他国家版本(包括港版)的HMS设备即使登陆在国内开通的华为账号,依然无法使用国行华为产品拥有的部分便利功能(例如负一屏,据我所知某宝还真的有海外HMS设备通刷国内版固件的服务)。于是我唯一能试的只有多屏协同。而且因为没买笔,连【在平板里往手机画面书写】这个也无法体验。
最后用了两个星期多一点后连同V30P一并出掉。
附录:非电子产品
宜丽客Off Toco背包
本来打算游日时不背背包,到步后再找店铺买一个自己心水的背包然后完成游日后拿回香港继续用,但随着旅行取消我也只能放弃这想法。直到五月的时候在一家大型杂货店里看到一个蓝色的Off Toco相机背包,价格也在自己接受的范围内,于是买了,现在基本是我的通勤背包。
九月的时候在猫猫的宜丽客专门店里看到有容量更大的Off Toco电脑背包,于是立刻叫阿姨帮我代购。很明显的是能放的东西比相机背包还要多,但体积也的确是大,所以大几率不会用于通勤,应该是下一次旅行或者北上的时候才考虑用的了。
宜家家具一式
从今年开始,每次回去另一边家的时候没一次不会鼻敏感发作,流鼻水打喷嚏一次过全部发生。再加上住了在那边住了七年内感觉好像除了前几年弃掉一部分家具叫好了点之外都没怎么变过,就觉得不如今年大变身一次。于是有了以下的改变:
首先床架由连抽屉床架变成矮身纯床架。因为七年前的床架的抽屉用的这几年已经烂了两个,另外就是觉得这个空间放抽屉十分多余(不够位置抽出来)。新的排布是底部的空置位置放了两个拉链折叠箱用作放衣服(以及少量杂物)。虽然觉得有点美中不足的是因为床架变矮,要当椅子坐有点困难…(目前的解决方法是垫了几张垫子)
电脑桌完全更换。直到目前在用的是一个很新潮的古董电脑桌,除了有键盘抽屉,下面位置竟然还有个抽屉板,看起来有用但实际很多余。再加上之前一台电脑漏了胶水粘了整张电脑桌,于是真的需要换掉电脑桌。换成了一个白色的两段式电脑桌,上面可以放一些杂物,下面右方位置就可以放置CD和书本。(至于下面位置目前有一些杂物,包括几台装了Vista的电脑,一台MacBook,一堆电源线和一台小电视。之后会想办法安置。)
之前也有所谓电视柜,是一个巨型箱子上面叠着一块板。但因为重量问题这个所谓电视柜就只能放大概24寸左右的小电视。于是这次正式买了个小型电视柜。因为是正式电视柜,所以那个32寸的屏幕终于可以放上去了。另外多了两层,所以多放了一个插线板和一台Mac mini用作房间的媒体中心(那台mini明年非常大几率会换成M1版)。下方目前用来安置一些杂物(那台蓝光碟机我暂时还想不到该怎么用,有机会的话应该也会接上电视。)
取消旅行之后,我待家里的时间比以前更多,但也因此终于开始重视室内兴趣和家居环境了。收拾多了,随之的也多了回顾我的各种黑历史,也因为这样,我开始写起了私人日记,甚至买了一台2006年的初代17寸MacBook Pro打算把所有实体日记电子化。到了最近,开始觉得以前自己有空的时候都是在睡和坐,有点太过懒散,于是开始替老妈子做起了家务。希望这些改变不只是三分钟热度。
今年最大的变化应该就是感情的大翻转,去年年底说的和P酱和好,最后只坚持了不到两个月。不过更安慰的是,在接下来的时间,我开始审视自己过往的感情策略,发现自己以前太容易依赖一个人。口里一直说着想忘记她,做了一系列的行动却发现毫无作用,到前几个月发现自己明明什么行动也没做,对她却再也没有什么很反复的感觉。然后我才发现,【原来想要忘记一个人,什么也不做是最有效的。】
工作方面,随着部分建筑的建成以及来了另外一位检查员,我的工作也稍微少了点。现在除了每天上下午外出巡视以及做一份报告以外基本都很空闲,以至于我有了更多时间来应付一下这边的业务。然而8月的时候终于发生了一次比较轻微的工业意外导致刮伤了小腿…可能这就是【血光之灾】吧应该…
最后,希望各位2021身体健康,也希望早日看到曙光。2021也请多指教!
不是我嫉妒(实际上是很羡慕),我想知道如此多电子设备,一天之内真的有足够的时间分配到每一个设备上使用吗?
好问题。
其实是有分配过的,除了上述【在用的】当中的X8和XV属于【有时候会拿来把玩】的东西,其他的使用频率分配都有进行过精准分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