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bout the new Apple products(09/2025)

由於最近在實踐改善睡眠時間,所以這次發布會我是不打算看的。然後睡到發布會差不多開始的時候突然驚醒,結果我還是熬夜看了。

沒看開頭,一看就直接進入到了產品介紹的環節了。

AirPods Pro 3

一進來首先看到的是這個。老實講在有了2.4GHz無線傳輸需求後純藍牙的無線耳機感覺興趣不太大了,但是AirPods Pro 3在降噪效果上的改進我還是有點興趣,畢竟身為初代AirPods Pro用戶,可能還是值得升級的。

就是這個泡沫材料製成的耳膠,我有點擔心…(<曾經用過WH M5耳膠的我)
就是這個泡沫材料製成的耳膠,我有點擔心…(<曾經用過WH M5耳膠的我)

Apple Watch系列

智能手錶的出現的確讓我開始注重自己的身體情況,但踏入今年開始我就發現反而是智能手錶讓我越來越擔心自己的身體,甚至有點慮病症跡象了。不管怎樣,Apple Watch SE 3在功能更新之後變得更適合我去第四次嘗試Apple Watch了。

Apple Watch SE 3
Apple Watch SE 3

iPhone 17

聽到升級ProMotion本來也沒什麼動靜,但是聽到同樣具備1Hz的常時顯示時我當場問號了一下。因為當時的傳聞是說標準版的確會下放ProMotion但不會有常時顯示,這次屏幕更新算是比較驚喜的一個。題外話一下,毫不意外的,早已經完成高刷化,甚至準備再度衝高的國產廠牌在早上開始了一輪Welcome to the Club式的營銷了。

?

然後在看到了6899/256這個價格後我打心裡覺得,即使等級依然有點森嚴,但對普通用戶(包括我)來說這次標準版的吸引力比Pro以及新系列都要大,基本上四個字:香度爆炸。

國版好像5999之餘還能用國補來著
國版好像5999之餘還能用國補來著

iPhone Air

聽到這名字的時候就知道蘋果還是留了一手,本來大家都預計這個就是iPhone 17系列的一個版本,沒想到蘋果直接把它獨立出來了。

然而除了定位以外,其他的基本符合傳聞,雖然目光還是管夠但8599的價格還是沒有17標準版香。而且發布後的更多資料顯示為了輕薄蘋果犧牲的有點多。

iPhone Air
iPhone Air

題外話一下,網上有人根據這個定位預測未來十年的iPhone產品佈局將會有大變化,而我自己就結合部分關於2026-27年iPhone產品的傳聞,猜測iPhone的產品命名將會有大變化,將來數字代號將不復存在。可能會跟Mac一樣以處理器區分?

iPhone 17 Pro系列

iPhone 17 Pro
iPhone 17 Pro

果不其然是這個爭議度高的設計。但從看到對於視頻工作流的更新,我看得出蘋果似乎開始把Mac關於標準版/Air/Pro的區分搬進iPhone上。

簡單點說,把部分專業級電影攝影機的一些要素如ProRes RAW和Genlock搬上了iPhone,一看就會明顯知道是針對視頻工作者的新功能。雖然有滿血版的A19 Pro,發佈時也提到了遊戲應用,但我很明顯感覺到今年的Pro不是給一般用戶用的【高配版】。

我九年多前曾經在MacBook的文章裡吐槽過關於【Pro】這個名字越來越名不符實,越來越往著【高配版】的方向邁進,但Mac本身在2019年就開始實踐脫離【Pro=高配版】的印象,規格變得更符合專業用途,外觀也開始走向實用風格。21年的14/16吋MacBook Pro直接把這種改變帶到筆記本端。而現在的iPhone 17 Pro,則讓我感覺蘋果在iPhone Pro的產品設計上開始沿用Mac的思路:外觀可能不討喜,但專業用途必須逐步拉滿。

再結合17規格上牙膏擠爆,才讓我有了對普通用戶而言標準版已足矣的結論。

全系關聯

這次蘋果在更多地方推廣純eSIM版本,部分曾經是雙卡的地區也變成了單卡+eSIM,對我來說是剛剛好,不過看到其他地區版本沒法使用國內的eSIM就有點繃不住。

這次是9/12接受預訂9/19開賣。看到這個日期我想起了一個人,正當我想蹭一下那個人生日的熱度時,回想到之前同樣試過一次,不過最後慘敗收場,我還是默默自嗨算了…

簡結

是一場感覺沒啥驚喜但很多意料之外的發布會。本來我還想著iPhone 17出來了我可以看看能不能4K撿iPhone 16的,但看到17的規格這麼的香,我基本確定了即使要買我也只會挑17了。

翠姐姐

HC.Gio

不被平台束縛,不被生態捆綁。 在不同平台不同生態中反復橫跳的[跨生態移動人]

您可能还喜欢...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