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星二三

人生无常,正如歌所唱:没有哪个港口,是永久的停留。

大抵除了济南人以外的山东人,提到省城都会带着一点点不屑一顾:济南并没有省会的“模范”样子。拥挤和不科学的城市规划,看起来并不特别干净整洁的街道和环境,让济南似乎不能代表山东水准。在这一点上,青岛可能最有想法。

既来之则安之。心里念叨着这句话,然后在济南布置了一个所谓的半个“家”,或者说,一个临时栖身睡觉的场所。

幸运的是,这“半个家”,在大明湖边上。每晚饭后闲逛大明湖,也自然成为孤独生活中为数不多的消遣。

夜晚的大明湖人潮熙攘,像济南的夏天一样拥有过分的热度。“何妨吟啸且徐行”,这种高古的闹中取静心态,在热闹的大明湖似乎并不适用。不过生活总不缺少意料之外,茂林中人迹罕至的小道就可能带来不一样的风景。

那晚,随性而行,在一片剪影斑驳的树林中,似乎又有一座庭园。仰头一看,“辛稼轩纪念祠”。

济南二安素来闻名于世,原来这里就是辛弃疾的纪念祠。门额是开国元帅陈毅所书。千年后的一位将军,为千年前的一位应该是将军的词人题写门额,这大概就是中华文明的一种传承吧。

也巧,最近在看B站制作的娱乐性纪录片《历史那些事儿》第二部,其中最近一期就是讲一辈子壮志难酬的辛弃疾的。可以说这是目前为止情绪渲染最好、表现力最强的一集。

一千年前的辛弃疾与两千年前的霍去病,名字意思相同,人生际遇却大相径庭。华夏大地上,自古就多感慨悲歌之士。临终前大喊“杀贼!杀贼!!杀贼!!!”的辛弃疾,依然吐不尽一辈子的苦楚。

年龄越大,越发觉得少年时代所背诵的那些不朽诗篇,在开始走入社会、品尝到人生百味之后,才真的学会了反复咂摸。

有人说,孩子开始成熟的标志,是学会了不经意间的叹气。一千年前,辛弃疾却这样写道:

少年不识愁滋味,
爱上层楼,
爱上层楼,
为赋新词强说愁。

而今识尽愁滋味
欲说还休,
欲说还休,
却道天凉好个秋。

辛弃疾·《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

自己也曾翻看少年时候的日记,被以前那个轻狂却又矫揉造作的自己羞得满脸通红。这首词背得滚瓜烂熟,却在长大后,才体会到这满篇的“愁”背后是多么无奈,才明白辛弃疾在写这首词时候浑身的无力感。

不知道是因为长大了才读懂这首词,还是因为读懂了这首词才长大了。

对高希希拍的《三国》嗤之以鼻,里面的演员演技和人物塑造一塌糊涂。在“火熄上方谷”这段戏中,老版《三国演义》中,唐国强饰演的诸葛亮仰面闭目,任凭“冷冷的冰雨在脸上胡乱的拍”;而新版《三国》中,陆毅饰演的诸葛亮则血吐三丈,开启了“泼妇骂街”模式。

老版“火熄上方谷“
老版“火熄上方谷“
新版“火熄上方谷“
新版“火熄上方谷“

真正经历过“万念俱灰”的绝望之后,才发现老版中这一段塑造得多么传神和不朽。在巨大打击之后,绝望所带来的无力和揪心,如同黑色墨水一般浸染全身,整个人仿佛沉入永远无法挣脱的黑洞之中,有一种力量死死拽着双腿、扼住喉咙,发不出声,喘不过气。说话?连一根手指都不想动。

也许从新版《三国》的演员陆毅到导演高希希,人生旅途都太顺畅了,所以无法想象到这种绝望。

辛弃疾也有诸葛亮身上这种悲剧气质。或许诸葛亮比辛弃疾稍微幸运点,还能带领千军万马北伐,可是辛弃疾的杀贼梦,永远没有施展的时候。

纪念祠紧闭的大门在夜间愈发冷清,川流不息的人潮中,安静的纪念祠似乎也映照了辛弃疾一辈子的遭遇。

“诗三百篇,大抵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逆境似乎是仁人志士的常态,而在困境中的坚韧,成为历史中最闪烁的星。

Majirefy

Majirefy

喜欢折腾,喜欢各种各样的生活。曾经年少不懂事,看着别人写代码的样子感觉好帅,于是走上了半个不归路……然而,比起代码更喜欢写一些纯粹的文章,却经常因为自我不满意删掉重来。喜欢分享,无论是生活美好的瞬间,还是技术上的发现,虽然经常苦恼技术能力不强。由于喜欢买qiong买qiong买qiong,所以时常写一些类似使用体验的文章。

您可能还喜欢...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