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风·香港:香港大学

本文始作于2016年11月30日。

可能与大多数“内地人”想法不同,自己始终认为,即使早在1997年香港就已经在法理上“回归”或者说归属于大陆中央政府的管辖,香港特区行政长官也基本由中央政府“钦点”产生,香港在整体上来说还是属于一个相对独立的地区。或者说,至少在精神上,香港依然与大陆绝大部分地区享有不同的精神世界。

无论去哪个城市,自己最喜欢徜徉的地方依然是当地的大学。一个城市往往需要几所大学赋予其品格,而大学也往往被其所在的城市的秉性。大多数城市出于行政管理和城市规划的科学性等诸多考量,喜欢在地广人稀土地便宜的城郊划归所谓的“大学城”,将大学与城市强制割裂开来。这样虽然可以简化城市管理者的负担,提高管理效率,增强城市的功能和服务,却逐渐让城市与大学这种得天独厚的文化场所无缘。一所大学,不仅仅是像工厂一样“产出”人才的地方,更是提升城市品位和影响城市文化氛围的重要场所。俗言道“近朱者赤”,即使大学在短期内无法做到向公众开发社会资源(大学图书馆、操场等设施),大学内成千上万的年轻人和学富五车的教师群体,对整个城市的文化提升都会有很大的帮助。

来到香港,自然不能仅仅是简单的“吃吃吃”,更应该有品位地……吃吃吃。与其在一直城市中辗转寻觅珍馐佳肴,不如返璞归真。学生食堂,大部分时候都是质优价廉的代表,更是体现大学特色的最直白的地方。香港大学的学生会食堂,也算是香港大学这个“景点”中非常有名的地方。相对于社会职员的“通勤午餐”,学校的食堂往往会更注重在低廉的价格上提供丰富的选择和口感,在快速“喂饱”那些渴求糖分、油脂和碳水化合物的大脑的同时,也给予离家的的学子们最大的慰藉。大量的脑力劳动之后,饥肠辘辘的年轻人,在正午狼吞虎咽地填饱咕噜咕噜叫着的肚皮,为下午新的学习和生活积累更多的能量。漫步校园,与朝气蓬勃的年轻大学生们在人满为患的食堂“共进”一顿午餐,彷佛自己也会回到大学时代吧。

清早同职员和学生抢夺公共交通是非常不明智的做法。旅店在红磡的话,虽然通过地铁转乘非常方便,但是毕竟是到香港岛,高峰期人流巨大,并不推荐。路线是从旅店出来在红磡乘坐港铁,坐到尖东下车,转乘港铁荃湾线(需要出站转乘),坐到金钟或者中环站,站内转乘港岛线,到达香港大学站下车即可。

大概9点左右,从旅店出来。Gio需要工作,所以开始了自己探索香港的旅途。首先是解决早餐的问题。

在香港,有很多的“冰室”。这也是传统广东文化的一部分,传统上是不售卖饭食的,不过南方人自然不会死脑筋,如今很多的冰室更相当于“茶餐厅”,能提供各种饮品和餐点。初中读书的时候,当读到梁启超的《少年中国说》的时候,看到脚注说节选自其《饮冰室文集》,便觉得梁启超先生的这个“饮冰室”书斋名颇有韵味。后人也有传说,广东的“冰室”是传说梁启超有同乡以其书斋“饮冰室”之名经营食店,自此得名。

除了一些传统的广式早茶以外,一些冰室也可以作为早餐的去处。在红磡的红茶馆酒店附近,自己就无意间探寻到了一家很传统的冰室。

养成的早起的习惯,并不会因为昨日旅途的奔走而改变。清早6点起床,对于繁忙的不夜城香港来说,也依然算是最后的一丝沉眠时间。今天的旅途要轻装,却还是脖子上挂了相机,背包中放入了MacBook Pro 13,以及相关的连接线。去香港大学,应该不仅仅行走在校区的道衢间,或许也可以像学生那样,沉浸在学校的单纯的学术气氛中,像曾经的自己一样,打开笔记本,写上几段文字。

简单收拾了一下,今天旅途所有物品:相机(两个镜头)、背包(内含MacBook Pro 13、相机清洁套装、相机数据连接线、宾馆提供的纯净水——御茶の水)。

上午9点左右,旅店所在的附近街头人流不是很多。也不着急,便在旅店周围找寻早餐的场所。

无意间走到了一家看似有些传统或者说散发着陈旧感的冰室:文华咖啡冰厅。狭窄的门口被一分为二,右边本应是用来展览的橱柜里面散落着各种各样的杂物。门前的菜单已经有些褪色,密密麻麻写满了各种餐点。门前的椅子上,坐着一位望着街口发呆的阿公。玻璃门上层叠贴着各种公示,红色的写着“出入平安”的告牌分外显眼。透过玻璃门望入,里面坐满了人。更多是一些上了年纪的阿公阿婆,一边用餐一边聊着什么。

文华咖啡冰厅

文华咖啡冰厅

每当遇到这种传统的店面,里面的顾客又是一些老人,并不时会和店里的服务员谈笑几句,这种氛围却有点让自己怀疑作为一名行客,是否能够融入那种气氛中去,在其中是否会显得格格不入。

但是对于新口味的好奇却让自己打开了那扇玻璃门。

“欢迎光临!几位?”

在一旁收拾餐碟的阿婆大概是这么问的吧。自己听不懂粤语,只好用普通话和手指比划一下。

“一位是吗?这边随便坐。”阿婆见到我用普通话,也切换成了普通话询问。小个子的阿婆戴着墨绿色的围裙,留着短发,和自己印象中的香港餐厅的阿婆形象一样。靠近门口的收银台后面,坐着一位阿公。

在点餐前,阿婆先端上来一杯茶。

餐点前茶

餐点前茶

桌上的菜单和门外的看板上一样。大部分餐点都是全天供应的。价格在30元左右。大概是因为9点多还没有吃早饭的缘故,饥肠辘辘的感觉让自己不仅仅需要碳水化合物,更渴求一些油脂、蛋白质。

菜单有点让人眼花缭乱,有面条、米粉、通粉和意大利粉,佐以火腿、猪扒、鸡扒、牛扒等菜品。还有菠萝包(菠萝面包)和各种饮品。

不好,不能被这繁盛的菜单儿迷惑,要认真倾听肚子的真正想法,不能混乱,速战速决。

“欧陆餐……”

“好的,要猪扒、鸡扒、还是……”“猪扒。”“猪扒可以配下面的这些配餐,是需要火腿……?”“煎蛋和火腿。”“面、米粉……”“意面。”“饮料需要吗?”“凉的。”“冰冻的是吗?需要加2元可以吗?”“好。”“是要红茶、绿茶、乌龙茶,还是汽水?”“乌龙茶。”“还有吗?”“就这些吧。”“好的。”

有来有回,果然是老店的阿婆,毫无破绽。

冰室里面基本没有装饰,白色的墙壁好像有点发黄了,但是桌椅还是新的,一尘不染。屋内其他地方也毫无灰尘,虽然洋溢着岁月的气息,却没有给人陈旧的感觉。

免费的茶水并非只有颜色缺乏味道的可有可无的配角。以后喝下去,轻微的温和感非常合适作为早晨的第一口水。带着一点点焙茶的厚重感,却不至于过于苦涩。看起来店家相当用心,用这种平和的饮品配合各种餐品,都不会喧宾夺主。

看到其他人都在一边饮茶,一边吃着菠萝包。这个菠萝包和在大陆面包房里面的买到的好像不一样。非常在意啊……

“不好意思,也想要一个菠萝包,怎么卖?”

留着长发年轻女服务员用标准的普通话说:“哦,可以啊。5元一个。”

“那请来一个。”“好的。”

一边说着,阿婆又在餐座上放了一副刀叉。

 

菠萝包

菠萝包

菠萝包的个头比大陆一般面包房售卖的要小一些,很细致地放置在小碟中,散发着迷人的面包特有的甜美香气。烘培的颜色刚刚好,尤其是颜色较深的部分,定是难得味道醇厚的美味。环顾四周,有的顾客用刀叉吃着菠萝包,而有的顾客则用筷子夹着吃。相对于这些斯文的吃相,自己更倾向于直接用手拿起来吃。

用手拿起菠萝包的时候,和印象中超市购买的松软的菠萝包完全不同,这块小菠萝包表皮硬硬的,拿起来的时候,表面的脆皮散落着一些碎屑。一口咬下去,咔滋咔滋,菠萝包外面的表皮酥脆,里面却松软无比。浓厚的奶香味溢满口中,酥脆的表皮和绵软的内心带来丰富的口感。无需过多的咀嚼,面包的香甜就会像融化在嘴里一样。

“冰的乌龙茶。还有猪扒和意面。”

乌龙茶

乌龙茶

简单的蓝色塑料杯盛满了冰块和乌龙茶,里面还放着几片柠檬,与预想中的不太相同。本以为会是简单的加冰乌龙茶,有加入柠檬片调味实在是太幸运了。

猪扒

猪扒

意面

意面

猪扒非常大,也很厚实,颜色均匀,散发着肉香。比自己在大学时代食堂经常吃的油炸猪排厚实了很多,上面浮动着的点点油光让人胃口大开。薄薄的火腿片和煎蛋压在猪扒下面,这样猪扒的鲜美的肉汁可以浸润。意外的,意面和猪扒是分开的盛放的。意面依然带着一点点汤水,略微浮动着油花。

先尝一下乌龙茶吧。用吸管吸一口。

嗯!好棒!

带着一丝茶香和微微的苦味,满口反而有点酸涩的感觉。仿佛嘴里被冲刷过一般,一种清新而又纯净的感觉漫溢在口腔之中,舌尖仿佛已经做好了迎接任何美味的准备。冰凉的感觉,对于自己这个苦于香港20多摄氏度、湿度大于50%的北方人来说,简直刷新了自己的一早以来的昏沉。

用刀子切开猪扒,汁水随着刀刃流了出来。猪扒非常柔软,用西餐刀很轻易地就能割开。用叉子叉起一小块放入口中,咀嚼的瞬间,肉的汁液从肉的纹理中渗出,鲜美的味道让人欲罢不能。鲜嫩的猪肉非常易嚼,没有过分的肉的纤维感,却提供了非常棒的咀嚼感。猪扒的味道没有经过过多的修饰,还原了肉本来的味道,淳朴的滋味给人自然的感觉。

原本相比于面条类正餐,自己更想配合着一碗热气腾腾的米饭对猪扒大快朵颐。不过吃了一口意面之后,自己改变了想法。意面非常有嚼劲和弹性,虽然没有太多的味道,却能与口中的猪扒原始的风味很好配合在一起,更让人细心回味口中的肉香。

即使没有事先说明,煎蛋也做成了溏心的,简直是最大的幸福。一点点蛋黄顺着切口流出,流淌到猪扒上,简直是锦上添花。煎蛋本身也没有放任何佐料,甚至连盐都没有放入,这却是自己日常最爱的做法。鸡蛋特有的香味完全体现出来,即使与多汁醇厚的猪扒相比,也丝毫不逊色。

猪排吃到一半,才想起被压在下面似乎被冷落了的煎火腿。火腿片很薄,但不是廉价的午餐肉,依然很有咀嚼感。当猪扒吃到最后的骨头的时候,心里多多少少有了一些失落感,恨不得将骨头上每一处肉丝都吃掉。而这时候,火腿肉片儿缺可以作为饱餐后的意外美味加餐。全然不用担心猪扒过于油腻,乌龙茶的微微苦涩是非常好的中和。

饱餐一顿,带着一丝的满足,这顿饭只有39元,相对于香港这种高昂的物价,这个价格可以说是除了美味的餐点之外另外的惊喜了。

饱餐一顿之后,步行至黄埔车站乘坐港铁。一路上,更多是香港的市井气息,一副繁忙的生活景象。

香港生活

香港生活

 

香港生活

香港生活 

香港生活

香港生活

一路转乘,最终到了铜锣湾。

香港的确是购物天堂,感觉整个香港都充满了像上海南京路一样的繁华气息。即使是工作日的大清早,铜锣湾也到处都是逛街的人流。正巧铜锣湾也有一个非常大的Apple Store,自己也顺便去看了看。

自己一直想买一个Beats Solo 3的红色版本,昨天缺被告知没有货,而且店员还斩钉截铁地说全香港的Apple Store都没有。进入Apple Store之后,向店员说明来意之后,店员通过查询,发现红色的Beats Solo 3今天刚刚到货。在等待了很久时候,店员却又告知现在红色版本的Beats Solo 3还不允许售卖。自己只能悻悻而归。

但是在大陆的官方网站上,Beats Solo 3已经现货供应了。

感受一个城市最好的办法,就是四处乱逛。与其乘坐地铁到香港大学,自己突发奇想,向先从铜锣湾走到中环,然后再乘坐地铁到香港大学。在走到中环的时候,正好可以顺便吃顿午餐。

一路上高楼耸立,车水马龙。不过在上海学习这么多年的自己,对这些多多少少有了一点麻木。钢筋混凝土之下,无论大陆还是香港,都多多少少丧失了一些性格。

疲倦了周围相似的高楼大厦景色,终于走到了中环,来到了兰桂坊附近。

兰桂坊

兰桂坊

这个地方大多都是上上下下起起伏伏的街道,走起来颇有点吃力。已到正午,加上一路行走,虽然早餐非常丰盛,却也渐渐感到有点饿了。正巧转入兰桂坊,看到了一家越南烤串店:Grill。

Grill只有外卖,门口橱窗后就是烤炉,放在上面的一串串肉串鲜汁欲滴。

Grill烤肉串

Grill烤肉串

Grill烤肉串

Grill烤肉串

按耐不住橱窗内烤肉串滋啦滋啦的声响,自己买了三串:猪肉、猪颈肉和鸡肉的。虽然这家店店员都是用英文交流,但是自己还是顺利地下好了单。

店家提供了多种酱汁选择。自己选择了越南辣酱,这也是店家最推荐的一种。

Grill烤肉串

Grill烤肉串

烤串上刷满了酱汁,表面布满了特殊的辣椒。一口咬下去,肉串喷香多汁,表层的辣椒并不是特别辣,却有着新鲜的辣椒的香气,辣椒吃起来有点酸酸的感觉,配上特殊腌制过的肉串,让人食欲大增。肉串的肉很有嚼劲,让人在不断的咀嚼中反复体验酱汁和肉的完美华尔兹。

吃完肉串,继续前行。走了一段路,看到一家日式拉面馆,门前排起了长队。

手机搜索一下,原来是在香港出名的“豚王”拉面。于是自己也饶有兴致地排起了长队。

在等待的过程中,自己前前后后的香港人都用着熟练的英语聊天,大多都是工作上的事情。虽然能够听懂,但彷佛到了国外,自己有点局促起来。还好没有等待太久。

进门后,店员会用不太标准的日语说“いらっしゃいませ(欢迎光临)”。店面是典型的日式拉面的布局。店里很拥挤,或者说人满为患,即使是吧台前也坐满了人。很多人看起来都应该是附近的职员,到这儿来享用午餐。自己坐在吧台旁,店员给倒上一杯冰水,并给了一个很简单的菜单。

原来如此,“豚王”的拉面大概分为五种:豚王、黑王、赤王、翠王和限定王。“豚王”大概就是原味,“黑王”可能是加入黑胡椒,“赤王”也许就是浓厚的辣椒粉,“翠王”应该是加入了大量葱花和起司,而“限定王”则会是根据时节而提供的菜蔬吧。虽然很在意“限定王”,但是更大的好奇心让自己选择了“黑王”。接下来,还需要选择配料种类和数量。在“叉烧肉”中,自己就选择了“肩肉”,面的种类为“细面(幼面)”,软硬度为“硬”。自己更偏向于有韧劲的面条,这样咀嚼起来更有口感。

即使自己已经在心里设想了很多次“黑王”的样子,当店员端放在面前的时候,还是大吃一惊。

豚王“黑王”

豚王“黑王”

豚王“黑王”

豚王“黑王”

黑色的浓厚汤汁似乎有点粘稠,宽大的肩肉半浮在汤中。先尝一口汤吧。

喔!汤汁醇厚鲜美,黑胡椒味道恰到好处。自己曾经害怕,因为放了这么多黑胡椒之后,会不会导致汤汁的味道被胡椒的辛辣所掩盖,看来这种担心完全是多余的。黑胡椒恰到好处地点缀了汤汁,使其味道更加有层次感。用筷子捞起面条,“刺溜”吸入口中。果然和预想的一样,面条略微发硬,但硬度恰到好处,让人有了咀嚼感。肩肉也味道很棒,肉的自然风味和黑胡椒的辛辣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却在口中和谐共处、相得益彰。一口咬下去,脑海中会立刻惊叹“对,要的就是这种感觉”的赞叹。“啊!猪肉是活着的!”在咀嚼肩肉的时候,心里不禁发出感慨。一碗面条的最高境界,大概就是让食客不禁把面条和汤汁全部吃掉,最后仅剩空碗一个吧。果然是香港有名的“豚王”啊,仅仅是汤汁,也回味无穷。而面条却不会因为吃得慢被泡得发胀,即使吃到最后,拉面依然保持着最初的那种硬度和口感。情不自禁在吃的过程中就捧起了碗,最后一仰,将汤汁和面条尽收腹中。

啊,承蒙款待,ごちそうさまでしたー。

的确,像香港这样的大都会最大的优点,就是能够真正品尝到来自世界各地的美味佳肴。不禁羡慕起香港人,在吃日式拉面的时候,不只有“味千拉面”一种选择。

香港人,实在是太幸福了。放下面碗、酣畅淋漓地喝下一杯冰水之后,不禁长舒一口气。活着,真好!活在香港,真好!吃完拉面,世界也仿佛更加美丽起来。店内虽然人多,却不嘈杂。拥挤的店内却意外给人安然舒适的感觉。也许有失偏颇地讲,“豚王”拉面,是自己至今吃过的最好的日式拉面了。

吃完后,继续出发。途径了香港最为著名的“九记牛腩”。据说很多香港总督和特首都光顾过这家店铺。当时更是门前排起了长龙。带着一点点的自鸣得意,又有点失落。得意的是自己依然不用等很久就油性品尝到了如此美味的拉面;失落的是自己实在是没有时间、肚子也没有空间再去品尝这家蜚声内外的老店了。

走到上环地铁站,坐地铁就直达了香港大学。

闻名中外的香港大学坐落在半山腰,环境优美,建筑富有英伦特色。明窗净几、楼宇林立的高校并非香港大学的最大看点,自己更在意的是去感受风景意外的一个大学的品格。大学的品格,与其说是写在校训上的刻板文字,不如去留心一下校园中的景致和学生。

香港大学风景

香港大学风景

香港大学风景

香港大学风景

香港大学风景

香港大学风景

香港大学风景

香港大学风景

香港大学环境很是优美,与国内很多校园的设计里面不同,香港大学在路边的绿化带和各种角落中,都设计成可以供人坐下的宽高,路边也有不少桌椅。天高云淡的中午,也有不少学生抱着书本或电脑在室外一边享受阳光和煦风,一边畅游在学海。当然,也有恣意融入自然,在温软的阳光下,享受午间小憩。

行走在香港大学中,也感受到了内地大学永远不会见到的东西。

香港大学民主墙

香港大学民主墙

在香港大学的主图书馆外,有一堵墙被称为“民主墙”,上面张贴着各种标语。绝大多数的标语,远非“忠党爱国”。香港虽不是“法外之地”,却享有极高的思想的独立性,文化等多元性可见一斑。当然,民主和民粹、共和与独裁之类的争辩,永远不会有止境。但是思想的多元化,却是大势潮流。

走到了学生会餐厅前,树立着一座高耸的雕塑。雕塑呈三角形,通体朱红色。上面尽是张开大口好似大声嘶吼的人头,层叠堆罗在一起。即使在光线昭然的正午,也散发着莫名的恐怖感。

学生会餐厅前雕塑

学生会餐厅前雕塑

雕塑底座正面写着“国殇之柱”。下面密密麻麻几行小字,自己还没有看清,却看到了底座侧面四个大字。

学生会餐厅前雕塑

学生会餐厅前雕塑

旁边,一群小学生在老师的带领下参观香港大学,小学生们坐在餐厅外的椅子上,听着老师介绍这座雕塑。

不过,在这之前,去学生食堂再度回味一下大学生活吧。比肩接踵热闹嘈杂的学生餐厅,不仅仅为学生提供物美价廉的营养摄入,更是在学业之余放松、交际和闲聊的好去处。香港大学最大最有名的食堂自然是“学生会餐厅”,在学校的中心位置,非常容易找到,而且在餐厅前的空地上,经常会有各种社团和学生会的活动。尤其是在中午,自己顺着人流朝着人声鼎沸的地方走去,很自然就找到了。其实香港大学附近并没有多少商业区,所以学生会餐厅就成了大部分学生用餐,甚至闲暇时候品味下午茶的地方。

香港大学学生会餐厅虽然不是很大,但是周围环境优美。餐厅自助点餐,点餐之后可以直接刷八达通卡。一般来说,30元左右就足矣饱餐一顿。

学生会餐厅餐点

学生会餐厅餐点

学生会餐厅餐点

学生会餐厅餐点

学生会餐厅餐点

学生会餐厅餐点

由于第一次使用自助点餐机器,自己竟然多点了一杯柠檬茶。这顿卤味的卖相相当不错,鸡皮的金黄色在明晃晃的阳光下倍加令人垂涎三尺。虽然看起来卖相不错,但是吃起来味道更偏于清淡。一碗好的卤味饭,不仅仅是要求卤味的肉和浇在米饭上的酱汁为这一碗卤味饭提供丰厚的味道,更需要米饭在整个卤味饭中扮演主角。米饭应该有一定的颗粒感,这样咀嚼起来才会更加有味道。学生会餐厅的卤味饭味道自认为比较中和,无论是鸡肉还是鸭肉,味道偏清淡,米面有点绵软,基本不用过多咀嚼。倒是两杯饮料:柠檬茶和柠檬水相当不错。冰凉清爽的感觉,尤其是柠檬水,不过分甜,喝起来很清口。

香港大学全部是英文授课,学院中的学生也基本没有说中文的,全部用英文交流着。行走了一上午,微微有点累了,于是坐在路边的座椅上。旁边三个学生,仿佛如一个宣传片一样,一个黄种人,一个白种人,一个黑人,用英文商量下个星期lecture的内容。三个人讨论得热火朝天,路上纷纷走过的学生和教授,都在讨论着什么。一瞬间,那种浓厚的学校的氛围感染了自己,自己好像又回到了几年前,那个喜欢背着书包,里面装着厚重的笔记本的时候。那时候的自己,喜欢在图书馆的人文书库泡上一杯大麦茶,写一天的程序,偶尔看看人文书库中的各种小说。

于是自己也拿出了笔记本,连接上数码相机,开始整理这两天的游记。

好喜欢这时候香港的太阳,也好喜欢这种感觉。不知不觉间,就沉浸在了那种纯粹的学校氛围中。“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生活的琐碎和工作上的压力倏然消逝了,整个世界只有那么小,只有纯粹的学习,只有单纯的生活,只有“明天会更好”的坚信不疑。

“您好,请问这边香港大学周围有几个图书馆啊?”

一个甜美软糯的女孩子声音。抬起头,看到两个女生。说话的女孩子穿着米白色衬衫,留着过肩的长发,带着沁人心脾的微笑;另一位则反向戴着太阳帽,一身牛仔,留着短发,一副酷酷的感觉。说话的女孩子听声音,好像闽南人的普通话,与自己福建的女同学语调相似。

“不好意思,我也是游客。”

“哦,这样啊。”她点点头,笑容仿若阳光。

“诶!一样的!”她惊奇地指向相机。原来两边手里都拿着Canon 100D相机。

突然很开心。仅仅因为用着相同的相机。

由于需要帮人购物,稍微整理了一下相片,便与两位女孩告别。

又回到了铜锣湾。

在铜锣湾有一家Muji,不仅仅有各种商品贩售,更有独一无二的餐点提供。不过想过来,崇尚极简主义的Muji,饭食应该也会和日式套餐一样,清新自然吧。

稍微寻找了一下,便找到了这家Muji。

Muji餐厅

Muji餐厅

走到橱窗一看,果然非常Muji,也和预料的日式套餐一样,简介素雅,看起来非常精致。

Muji餐点

Muji餐点

Muji餐点

Muji餐点

Muji餐点

Muji餐点

Muji餐点

Muji餐点

依然是口感极棒,而且香味浓郁的乌龙茶。沙拉是所谓的“抹茶凯撒沙拉”,大部分是牛油果;可乐饼非常正宗,表皮酥脆,里面松软,一口下去,卡兹卡兹的表皮非常过瘾;煎鱼鱼肉厚实,不过味道依然清淡。值得一提的就是所谓的“十谷米”,是由多种谷米混合做成的米饭,多种的谷米在口中提供了极其丰富的口感,终于让自己体味到米饭美妙了。

俗话说,吃在中国。在吃上面,相比于法国和日本过于追求精致而部分舍弃了味道,中国菜永远追求“色香味”俱全,如果不能够兼顾,那么一定要追求味道上的极致,这大概可能是中华美食的行事哲学吧。

晚饭大抵五分饱,却据说有益于健康。从Muji出来,去了铜锣湾的诚品书店。

诚品书店是香港有名的书店连锁,往往有香港最全的图书。与内地不同,诚品书店中有很多外文书籍,更多的是人文、文学、宗教等偏向于文科的书籍。科学、工具书比较少。香港书籍的价格较高,在电子书籍横行的今天,纸质书虽然也有那摩挲的质感,却还是缺少电子书的方便之处。出版爆炸的时代,如何甄选自己的书籍,如何选择合适的书籍,愈发困难。自己随意逛了一下却没有找到合适的图书,只好悻悻而归。

一想到明日就要返回大陆,忽然又想去尖沙咀去看看,一种故地重游的想法。

于是移步又回到了尖沙咀,再度去了维多利亚港。

比起维多利亚港的繁华的夜景,自己更想欣赏这华美景色中的人,这些穿梭在这座城市中的人流、驻足在街角的你我他,构成了这座城市独特的色彩。

首先被欢快的吉他声和日语歌曲所吸引。在通往海港城附近的路边,一位打扮颇为个性的清瘦男人支起一支简单的麦克风,沉醉在自己歌声的世界中。

街头歌手

街头歌手

街头歌手

街头歌手

而在街头歌手的对面,则是一群人在表演杂耍。

街头杂耍

街头杂耍

香港独特的历史使之似乎可以包容各种文化,每个人,每个来自不同地域拥有不同文化背景说着不同语言的人,都能在这座城市中寻找到自己的位置,融入到不同的团体。当然,没有绝对的包容和开放,即使是早已国际化的香港,也依然存在着独有的傲慢与偏见。但中华文明的色彩早已深深浸透了这座城市和她的市民,对于“大同”的认同,对于不同事物的包容性,使得香港魅力十足。这也不正是整个中国正在进行的嬗变么?不仅仅是一个国家各方面的开放,也是整个民族自信心的塑造过程。惟一不变的,则是对于美好生活的不断追求。

在中华文化中,“传统”是极为强大的力量,但就是在这个古板甚至有点刻板的国家,诞生了最为实际也极为成功的“一国两制”制度。世界上,恐怕也鲜有国家能够做到如此的“政体”丰富性。多样性,是一个族群发展的必要条件。有时候不禁庆幸,中国可以保留两种截然不同甚至可以说是水火不容的意识形态。香港,的确是中国发展过程中永远的窗户,从中大陆可以窥见甚至学习非常多的东西。

回旅店的路上,刚刚进入尖沙咀的地铁口,传来闽南语歌曲“雨水我问你”,歌唱的人声音有点沙哑婆娑,已然上了年纪。循声走去,却发现令人惊喜的景象。

同乐

同乐

同乐

同乐

 

随着阿婆的歌曲,两位外国人同阿婆一起翩翩起舞,时而还和阿婆一同高歌。阿婆一身红衣,而两位外国人则一身浅灰,绽露着白皙的肌肤。一瞬间,中与洋,老与少,红与白,矮与高,熟练与生疏,曾经强烈对比的字眼,在刹那间和谐交融在一起,连缀彼此的,是同样的快乐,是同样的幸福。洋溢在脸上的甜蜜,彷佛甜甜圈上面薄薄的糖霜,美满地醉人。

香港本应是使用粤语,但那一刻自己却感觉到即使是闽南语,也自然地融入了这个城市,就像那飘远的歌声,渗入这座城市的一丝一缝。回去了路上,通过手机,反复“摩挲”这首单曲,似乎这首歌便是对此次香港之行的最好的诠释和总结,一个陶醉的休止符。

回到旅店,躺在床上。明天,将会离开香港。心中泛起点点不舍。这两天,虽然没有走过太多地方,却也感受到了香港的魅力。如同一位姣好却也带着一些小倔强的美少女,一颦一笑都因为那富有特点的性格而格外迷人。同时期待明天的深圳之行,一河之隔的深圳,会有怎样的性格。

梦前,祝愿,香港明天更好

香港明天更好

香港明天更好

此文献给忙碌接待的Gio。

Majirefy

Majirefy

喜欢折腾,喜欢各种各样的生活。曾经年少不懂事,看着别人写代码的样子感觉好帅,于是走上了半个不归路……然而,比起代码更喜欢写一些纯粹的文章,却经常因为自我不满意删掉重来。喜欢分享,无论是生活美好的瞬间,还是技术上的发现,虽然经常苦恼技术能力不强。由于喜欢买qiong买qiong买qiong,所以时常写一些类似使用体验的文章。

您可能还喜欢...

2 条回复

  1. Avatar photo 蒂欧娜说道:

    今天真冷,哈哈!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